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60539
古代药铺记趣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4日
     古代药铺记趣

    在古代林林总总的店铺中,无论是门面外观还是内部陈设,药铺都是最讲究的,也是最具有特色的。在安徽屯溪保存完好的宋代古长街上,在上海城隍庙的明代建筑群中,都不难一眼辨别出中药店铺,因为它太明显了:门前各种类型的竖招、幌子,有的上书“本堂自制虎骨膏”等广告性文字;有的则用木板绘制成膏药的样子;有的则悬挂用石片或木头雕刻的鱼形幌子,即所谓鱼符。

    为什么要把鱼符作为药店的象征性幌子?这不仅因为鱼在我国民间是吉祥之物,还因为鱼不分昼夜,总是睁着双眼。因此,悬挂鱼符就意味着这家药铺是昼夜为患者服务的。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更被药店广泛使用,如“借他万国九州药,救我呻吟痛苦人”,既说明了药店经营品种齐全,又反映了店主治病救人的宗旨。“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将店主以百姓安康为己任、不贪图金钱的道德精神全部体现出来。用药名缀成的对联更富有情趣,如“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淮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这一迎一送,把10味药名巧妙相连,对仗工整,意味隽永,不仅突出了经营特点,还体现了待客热情的经营作风,更让人置身于妙语如珠的诗词氛围中,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店堂之内,往往是一排宽大的柜台将店堂大厅分为内外两部分。外侧是中医大夫设台诊病的地方,民间将在这里诊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先生”。据说,东汉名医张仲景在长沙当太守时,每逢初一、十五都在大堂之上为百姓诊病。为了纪念张仲景的精湛医术和崇高医德,后世药店多取名“某某堂”,在那里应诊的医生,也就叫“坐堂先生”了。这种医药结合的形式,是对古代行医又卖药的发展。柜台的内侧靠墙摆放着的就是盛放中药饮片的百眼柜了。那一个个小抽屉中,存放着数百种药材,每个抽屉上都写着其中存放药材的名称,用起来十分方便。传说这百眼柜的样式,是从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用的大围兜发展起来的。孙思邈经常上山采药,他特别做了一个大围兜,上面缝了很多小布袋,每采到一种药就放进一个药袋内,采药虽多,但繁而不乱,碰到急症患者,也能很快取出对症药物为患者治疗。后来,药铺就仿照孙思邈采药用的大围兜制作了由很多小抽屉组成的百眼柜。

    除了百眼药柜,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柜台上那被称作“花蕊”的石头狮子了。传说,孙思邈偶然得到一只身体透明的小狮子,从体表就可清楚看到它的经络百脉。孙思邈谓之“花蕊”,每天给它喂各种药物,观察药物在“花蕊”体内的作用,研究这些药物的药性和药理。药铺柜台上摆放的石狮子,就是为了纪念孙思邈在中药学方面的贡献。

    被药业界尊为祖师爷的还有神农、华佗。在江苏如东县的一家老药铺中就发现了一块100多年前的长4米、宽30厘米的神农氏药匾。这种匾嵌于百眼柜的柜头上,使药工时时都能见到匾上所刻的有关药业规范的文字,以此鼓励他们不断发扬神农精神,为患者更好地服务。

    (苏州 倪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