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Y > 瘀证
编号:13362860
中医辨治心衰血瘀证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963期
心衰患者的血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用,互化,相互为病,治疗时多用益气活血化瘀,温阳活血化瘀,化痰活血化瘀治疗,疗效明显。
     心衰患者的血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用、互化、相互为病,治疗时多用益气活血化瘀、温阳活血化瘀、化痰活血化瘀治疗,疗效明显。

    中医学古代文献中虽有心衰之名,但无专篇论述,心衰病名首见于宋·赵估编《圣济总录·心脏门》,其余论述多散见于“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痰饮”“心水”等病证。东汉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云:“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水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尤在泾注云:“曰血分者,谓虽病于水。而实于血也。”明确指出血瘀可致水肿的形成。杨思进教授从医三十余载,得之“血不利则为水”这一著名论点,辨证论治心衰气虚血瘀、阳虚血瘀、痰瘀互结证型,每多获良效。

    心衰瘀血证的致病因素

    《血证论》曰:“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瘀而兼水也。”“水病而不离乎血,血病而不离乎水。”可见血水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