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60343
中医治疗风痰上扰证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30日
     □马云枝

    刘某,男,42岁。患者平时工作繁忙,应酬较多,性情焦躁。患者1年前经常出现发作性头晕,伴视物旋转,行走欲倾,病情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则数分钟,短则10多秒,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近日,患者因情绪激动后上述症状加重,遂急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

    症见:发病以来头重如裹,昏蒙不适,口中黏腻,食量减少,夜寐不安,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基本正常。

    查体:慢性病容,精神萎靡,形体超重,未引出明显眼震,转颈试验弱阳性,余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舌体胖大,舌质暗紫,苔薄白腻,脉弦滑;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血脂偏高;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辨证:风痰上扰型眩晕。治宜健脾化痰,除风止眩。

    药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姜半夏12克,炒白术12克,天麻30克,茯苓30克,生薏苡仁30克,山楂30克,陈皮15克,醋龟甲12克,葛根15克,薄荷15克,丹参15克,川芎15克,首乌藤30克,炙甘草3克。共8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头重如裹,昏蒙不适,口中黏腻感较前减轻。偶尔有头晕发作,但持续时间缩短,大小便基本正常,仍有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上方中加珍珠粉3克(冲服)、琥珀粉2克(冲服),厚朴12克。继续服用10剂。

    三诊:患者头晕明显改善,神清气爽,身体轻松,纳眠一般。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以前方为基础方适当加减巩固治疗月余,嘱咐患者适当加强锻炼,注意休息,控制体重。

    心得体会

    中医理论认为无痰不作眩,无瘀不作眩。笔者综观患者病情后,认为中年男性胖人多湿,长期思虑劳累,损伤脾胃,致使运化失权,水湿内停,聚久成痰,痰浊内蕴,又因工作应酬较多,饮酒不节,辛辣燥热之物耗气伤阴,炼液成痰,气虚升运不及,不能布散津液,痰饮水湿内生,加之性情急躁,肝阳上亢,阳亢过极化风,肝风扰动清阳,风痰内结,蒙蔽清窍则见头晕反复发作;湿阻中焦,清阳不升则头重昏蒙,结合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辨证属痰湿内蕴型眩晕。治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重用治疗风痰眩晕之要药天麻以平肝熄风,清窍止眩;脾为生痰之源,以白术、茯苓健脾利湿,使脾主运化水湿,以绝生痰之源。气能行津,加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湿邪致病,缠绵难愈,加生薏苡仁、山楂加强健脾祛湿之功。现有大量文献研究表明,生薏苡仁、山楂有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功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痰阻日久,瘀血停滞,加丹参、川芎以行气祛瘀,使津随气行,水湿无以化生。诸药配伍,使痰湿得解,清阳得升,头晕自止。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