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60284
血糖达标关键是规范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4日 北京晚报
     联合国糖尿病日关注家庭与糖尿病,专家提醒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家庭与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家人应该和患者共同学习糖尿病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患者管理血糖,从饮食、运动、监测、用药、心理支持等方面进行积极配合。在家庭管理中规范注射胰岛素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有些患者因年龄小或其他因素不能自己注射,须由家属帮其注射,因此患者家属也应熟练掌握规范的注射方法。

    七成患者重复使用针头

    我国的注射现状不容乐观,根据2017年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调研结果显示,在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中,有7成的患者存在重复使用针头的情况,超过半数的患者都曾经出现过皮下硬结及脂肪增生等不良结果。

    根据历次全球注射技术(ITQ)调研结果,不规范注射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诸如注射部位不轮换、注射后停留时间不足、注射后不除针不换新、在皮下脂肪增生处注射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胰岛素药物的精准利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晓蕙教授表示,我国约有一千万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注射现状不容乐观。

    重复使用针头危害大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明确指出,“注射笔用针头应一次性使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副组长孙子林教授介绍,长期打胰岛素的患者,打针处的皮下脂肪发生了改变,就会形成皮下脂肪增生。皮下脂肪增生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小如豌豆,有的大如人的拳头。如果在皮下脂肪增生的部位注射胰岛素,将导致胰岛素吸收延迟或吸收率下降,引起血糖波动,导致血糖的控制效果不佳。孙子林教授还强调,过度重复使用针头是发生皮下脂肪增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此外,针头过度重复使用还会造成注射疼痛、剂量不准确、针头堵塞、针头弯曲、甚至针头折断在体内等情况,影响患者对于注射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郭晓蕙教授粗略地计算了一下,中国患者平均每天大约注射2次,意味着笔用针头的费用一年大约是两千元,这两千元支出如果有医保覆盖,将有助于患者规范注射,更好地管控血糖,减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一项对北京、南京、重庆、郑州4个城市的研究发现,与不能报销的患者相比,笔用针头可以报销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更低,针头重复使用的次数更低,6个月胰岛素治疗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也都更低。该研究数据同时显示,由重复使用针头导致的胰岛素浪费造成的额外医疗费用每年高达20亿元。因此,将针头纳入医保报销,不仅有助于降低针头重复使用,改善糖尿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且有利于控制糖尿病总体医疗费用。本报记者 田晶

    延伸阅读

    因人而异选择降糖药

    我们常将糖尿病的治疗比喻为五驾马车,一是教育与心理,二是饮食,三是运动,四是药物,五是长期监测。一些血糖刚达到糖尿病标准,但饮食、运动部分却远未达标的人,可先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的办法尝试令血糖达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若仍不达标再使用药物治疗。在血糖水平允许的前提下缓用药物还有一个益处,通过监测来了解个体血糖变化规律,比如空腹高还是餐后血糖高,先低后高还是先高后低,从而为后期选择药物提供参考信息。

    当然,也不是所有血糖超标的人都必须按照先调节运动和饮食,后服用药物或使用胰岛素的治疗顺序,不管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当严重超出正常指标时,如果不及时用药,仅依靠运动和饮食进行调节,任高血糖持续存在,不仅会出现急性并发症,还会因糖毒性作用破坏胰岛功能。此时就要调整治疗方针,及时使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达标。因此,发现血糖值超过正常标准时,该采取哪种手段治疗,要根据个体情况区别对待。

    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何道新提示,药物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有经验、负责任医生的执行。选择药物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药而异。胰岛素是促进合成激素,降血糖的同时也会让体重稍稍增加。因此,肥胖的糖尿病病人应首选不增加体重而且又能降血糖的药。

    目前,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有三类,一类是磺脲类,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强,增加体重的情况比较明显,同时又有低血糖的风险;第二类是格列奈类,主要降餐后血糖,刺激胰岛素的作用没有磺脲类强,适应范围更广一些,首选餐后血糖较高的人;第三类肠促胰素,根据血糖的高低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较少引起低血糖,增重的可能性小。有的甚至还有减肥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更要因人而异,肝功能和肾功能差的人,是否可以服用二甲双胍,特别是苯乙双胍要听从医嘱。16岁以上且体重和成人相似的人群才可以使用二甲双胍类药,16岁以下的糖尿病儿童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