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468068
脾为后天之本与脾藏意智相关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977期
郁证性脾病,思虑伤脾,脾为后天之本取决于脾藏意智,归脾汤治疗郁证性脾病,脾胃类病证,心神类病证,脾虚类病证,杂症类病证,出血类病证,类归脾汤治疗郁证性脾病,解郁安神治疗郁证性脾病,益气健脾类,温补脾阳类,补气升陷类,理气燥湿化痰类,郁证性脾病的临床特征与判断,有情志类临床表现
     郁证性脾病是指思虑伤脾所引起的病证,及在此基础上影响脾脏其他生理功能而出现相应病理变化的病证,包括单纯郁证与病郁同存两种形态。临床上有关思虑伤脾所致的郁证性病证常被忽视,故笔者略述一二以示注意。

    脾为后天之本取决于脾藏意智

    脾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化生气血、运化水湿、升清举阳、统血、藏意智、在志为思。其中,思虑伤脾可影响脾脏的其他生理功能,从而产生脾胃类、情志类、虚劳类、出血类、杂病类五种病证。脾主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思虑伤脾不仅暗耗气血,而且影响气血化生,进而变生诸证。诚如清代冯楚瞻《冯氏锦囊秘录·七情论》所云:“多思则伤脾,而意郁倦怠,昼思过度则伤阳,夜思过度则伤阴。”

    《类经·二十六、情志九气》中有一段话注解了“思伤脾”与“脾为后天之本”的关系:“有曰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者,脾主中气,中气受抑则生意不伸,故郁而为忧。”所谓“生意”,可以理解为生命的活动机能,此正为后天之本。人生在世岂能免却思虑,但只要不伤及心脾,自能行入坦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脾为后天之本”取决于“脾藏意智”的功能。意智慧灵通达,则恬惔虚无而志闲不虑;脾旺气血充足,则灌溉四肢而身强体健。如此,生命方可如土沃则草木欣欣向荣。这便是《素问·生气通天论》“志意治”“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的思想精髓。故治脾者不知顾其意智,未知其可也。

    思虑伤心脾可导致郁证

    “脾藏意(《素问·宣明五气篇》)”“其志为思,思伤脾(《素问·五运行大论》)”“脾藏意与智(《难经·论脏腑》)”“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素问·本病论》)”“思伤脾,忧思则气郁而不伸(清代贺龙骧《女丹合编选注·附考》)”综合古代医籍的论述可以得出,脾藏意智、主管思考,谏诤或思虑过度均可伤脾气,形成郁病。

    脾病郁证可与心病郁证同时发生,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素问·阴阳别论》)。”其机理如下:

    心脾共同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心藏神在志为喜,脾藏意在志为思。张景岳《类经》曰:“思动于心则脾应”;《景岳全书》曰:“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然思生于心,脾必应之,故思之不已,则劳伤在脾。”

    血是心脾共同的物质基础 心主血而行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7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