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8.11.30
编号:76843
两只钉螺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30日 生命时报 2018.11.30
     上海市读者 马兰仙

    我收集了两只钉螺,至今它们已有60年历史。每当看到它们,就把我带回60年前,全民轰轰烈烈防治血吸虫病的日子。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感染的寄生虫病,临床上有异性蛋白反应、痢疾症状、晚期肝硬变等表现。此病在日本被发现,广泛传播是从抗日战争前夕开始。我校的苏德隆教授是研究此病的著名专家。

    1958年夏天,为防治血吸虫病,当时还是大三年级医学生的我来到青浦县。这是我第一次到农村,眼前的景象令我吃惊:田地荒凉、人烟稀少,低矮破旧的瓦房草屋倾斜欲倒。孩子们个个面黄肌瘦,不见身强体壮的青年人。江南小镇本应是花好月圆的鱼米之乡,怎么成了这样?后来我才知道,原有1000多人口的任屯村,在解放前因血吸虫病导致人口大量减少,全家死绝的有11户,只剩1人的有32户,全村仅剩461人,血吸虫病感染率高达97.3%,平均死亡年龄为20岁……灾情非常严重。见到这些贫病交加、悲观绝望、坐等死亡的可怜村民,我心中升起强烈的责任感:我们是共产党员,国家派来的医务工作者,要为消灭血吸虫病战斗,保卫生命,保护家园!

    我们的工作首先是找病人。每天挨家挨户收集每个村民的大便,为防止有人因为怕治疗、怕打针,用别人的大便充数,我们就反复做思想工作。全村每一个人都需取样若干次,为此,村民喊我们“大便医生”,我们也乐着接受。全队只有一架显微镜用作化验,大家就24小时轮流不间断地检测,女同学排白天班,男同学排夜班,大家都看得头昏眼花。找到病人后,开始集中治疗。村民大多营养不良,体质很差,治疗过后我们还定期随访,对症下药。这时,他们才叫我们“上海医生”。

    钉螺是血吸虫病唯一的中间宿主,有它们的地方就有传播疾病的可能。村中有这么多病人,必然有钉螺存在。于是,我们每天划着小船,拿着一平方市尺的木框,两人一组,一个划船放框,一个记录,调查村中每一条河道水沟。几天下来,睡觉时都觉得自己在水中荡漾,久久不能入眠……调查发现的钉螺,我们都采取开水烫死的方法处理。那时,我随意留下几只,最后剩下两只,成了我今天的收藏。

    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疫情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凄凉景象变为“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兴旺气象。1971年后,青浦县血吸虫病感染率终于降到5%以下。

    那天,我在外孙女的生物课本上看到“日本血吸虫生活史”的简介,便将一只钉螺赠给她的生物老师教学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