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340290
复兴路上,扬起中医药春天的风帆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医药发展纪实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996期
     这是一个关于时代大潮和行业发展的故事,主角是一艘名叫“中医药”的船。在时间的航线上,40年前,它行驶到一个名叫“1978年”的口岸,遇到一张名叫“改革开放”的指示牌。前途未卜,变化难测,它毅然出港,迎接每一股名叫“变化”的浪涌,驶向一个名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方。

    无论是“中西医并重”的格局之变,还是“中医药走出去”的版图之变;无论是因为“互联网+”而翻天覆地的行业生态之变,还是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的氛围之变;无论是关乎宏旨的顶层设计,还是关乎百姓福祉的民生实事……都考验着这艘船的意志。

    40年,在层叠的浪涌中,这艘船劈波斩浪。如今,在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河流里,这艘船正扬起中医药春天的风帆。

    东风渐起:格局之变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

, 百拇医药     1978年,中国南海边划出的一个圈,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属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变革。

    大变革中诞生转折,大发展中孕育希望。以此为原点,一代代领导人殷切关怀中医药的传承,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一份份重要文件相继印发,一条条鼓舞人心的批示明确落实,一次次关系中医药大局的会议陆续召开,一个个改变中医药命运的节点不断涌现。

    格局之变,大政方针是出发点也是着力点。

    十年动乱,中医遭摧残,堪称重灾区。当时乏人乏术问题十分突出。原卫生部深入调研,针对中医药问题写出报告。1978年9月,党中央56号文件转发了原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并附中央批语:“在发展西医队伍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快发展中医中药事业,特别是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抓紧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其中,包含了邓小平“特别是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的批示。
, http://www.100md.com
    党中央〔1978〕56号文件的颁布,标志着党中央和国务院把恢复和发展中医事业,提到了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的议事日程上,开启了中医药改革发展40年的光辉历程。

    随后,衡阳会议强调保持中医特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成立实现了中医药事业的自主管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之一。《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让中医药发展拥有了纲领性文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发布,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成为国家首次发布的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

    不断出台的政策,罗织出了中医药发展的经纬;不断响起的强音,演绎着中医药振兴的节奏。方向与旗帜,指引与道路,大局与细节,中医药被推向历史的波峰。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发表了重要讲话,为中医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2015年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明确了中医药的战略定位,指出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指明了中医药人继续前行的方向——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中医药提出更高要求,催人奋进。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时对中医药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 百拇医药
    近几年来,《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文化建设、人才发展、信息化建设、科技创新、“一带一路”建设等专项规划密集出台,中医药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

    航行的东风劲吹,谋篇布局方能行稳致远。40年来,党和国家的远见卓识让中医药发展的顶层设计日臻完善,中医药的发展融入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融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之中。

    吹响号角:冲锋之歌

    中医药的显示度和贡献率显著提升

    大国发展,总有一些冲锋在前的身影。

    40年,中国人民共同经历了无数悲喜。在感受民族命运的悲欢里,中医药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在“强起来”的蓝图里,中医药镌刻下道道剪影;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医药留下串串足印。
, http://www.100md.com
    在国内重大疫情爆发时,中医药与死神正面交锋,挽救了无数生命。

    它冲锋在被SARS阴影笼罩的2003年,将SARS疫情集中地之一——广东省的死亡率降低至3.84% ;它战斗在被甲型H1N1流感突袭的2009年,形成了一整套治疗“甲流”的中医方案;它决胜于被甲型H7N9流感侵袭的2013年,逐渐成为阻击重大疫情的中坚力量。

    在世界重大传染病的防控中,面对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疟疾等世界难题,中医药表现突出,不断贡献“中国处方”。

    1987年9月,国家中医管理局向坦桑尼亚派出第一批中医专家组,开展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积累了一万多个临床治疗病例,筛选出几十味有抑制艾滋病病毒作用的中药。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已为河南等19个省区的数万名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提供了免费中医药治疗。

    2014年,非洲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医药的保健、防疫手段帮助医疗队员圆满地完成了援助任务并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的记录。
, 百拇医药
    近几年,以复方青蒿素群防群治、全民服药为主的快速清除疟疾“中国方案”,正向更多国家推广。

    在重大灾情考验时,中医药临危不乱,显示出独特优势。

    在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中,中药制剂为几十万抗洪军民解决了“烧裆”皮肤病。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中,中医小夹板技术保住了无数患者的双腿,让他们免去截肢的痛苦。在2010年舟曲泥石流中,黄柏、苍术熬煮的大锅中药为百姓治好皮肤湿疮。在灾后瘟疫预防、伤残人员康复治疗、灾区民众情志性问题应对中,中医药为受灾群众筑牢了健康防疫壁垒。

    在实现民族梦想的伟大时刻,中医药在幕后立下汗马功劳。它曾与奥运圣火一起点亮北京,实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传统医学介入奥运会医疗保障服务的第一次。它曾与“神七”飞行员一起遨游太空,为增强航天员身体机能、防治空间运动病提供保障。
, 百拇医药
    40年来,中医药的每一次自我变革,都需要更大勇气。中医药的每一次自我突破,都收获丰硕成果。

    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它的发明者——屠呦呦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陈竺院士利用中药砒霜的提取物,发明了治疗白血病的革命性方法,在解决重大疑难疾病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截至2017年,中医药领域荣获国家科技奖励4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组织开展了40个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及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临床科研体系建设,建立了涵盖中医药各学科领域的重点研究室和科研实验室,建设了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形成了以独立中医药科研机构、中医药大学、省级以上中医医院为研究主体,综合性大学、综合医院、中药企业等参与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
, 百拇医药
    40年来,中医药的每一次冲锋和突破,都离不开中医药教育发展提供的后盾。

    90位国医大师的成才之路为中医教育的改革提供镜鉴。院校、函授、在职、师承等多种模式教育并举,为中医药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全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42所,加上294所高等西医药院校或非医药院校设置的中医药专业,中医药类在校学生总数达25.31万人,是1977年的60多倍。

    40年来,伴着嘹亮的冲锋之歌,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它传承、开拓、播种、奉献;在保障人民健康的前线阵地,它奔走、冲锋、战斗、决胜。

    扬起风帆:法治之跃

    对国粹的保障上升为国家意志

    法治建设总是与改革步伐同频。改革开放以来,法治的精神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医药领域也不外如是。
, 百拇医药
    “无法可依”曾是中医药发展的切肤之痛。拥有一部属于中医药的法律,是所有中医药人的夙愿。

    从1982年“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首次写入宪法,到1983年董建华等中医专家首次在全国人大发出“制定中医药法”的提议,到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颁布,再到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出台,党和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最终用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的期盼和要求最终用法律形式体现了出来。

    大到行业的框架,小到个人的言行,中医药法治建设的每一点进步,都不断“激活”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给百姓带来实惠。

    从改革开放初期中医诊所不足百家,到中医药法实施一年后全国仅备案的中医诊所就达7640家。

    从1977年仅有24万中医医师,到2017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66.4万人。
, 百拇医药
    从1987年的14万余张,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到2017年末已达113.6万张。

    数据的飞跃背后,离不开法律提供的保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中医药法实施一年多来,国家层面的配套规章和标准制定进展迅速,《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等配套制度陆续出台,进一步激发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潜力与活力。

    各地也纷纷响应,抓紧落实,陆续开展地方条例制修订相关工作。其中,河北率先颁布实施《河北省中医药条例》,北京、黑龙江、上海等已正式纳入地方人大、政府法制办立法计划或调研项目。甘肃、浙江、江西等成立地市级中医药管理局,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

    近年来,各地依法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力度持续加大,制定规划、增加财政投入,从中医药发展的各方面予以支持。甘肃、云南等省份,从省政府层面发文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彰显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云南省提出2018~2020年,省政府每年统筹安排奖补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中药饮片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和关键环节突破。甘肃省提出千亿元产业发展目标,实施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等9项重点工程。
, 百拇医药
    此外,多地在贯彻落实中医药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出“中医药+互联网”“中医药+旅游”“中医药+贸易”“中医药+食疗”等多种跨界融合的新模式。

    扶持与规范并重,中医药法治建设的一跃,吹鼓了中医药这艘大船的风帆,为它的前行加足了马力。

    全速前进:民心之向

    中医药将笑容挂上百姓嘴角

    12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开展满一个月。100多万人,先后走进了布展的国家博物馆。

    人们沿着长长的布展走廊重温40年,从黑白走进彩色。大历史的线条,在民生变迁中若隐若现。无须宏观叙事,人民的获得感,足以呈现改革开放的荡气回肠。

    获得感,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使用以来,中医药改革的价值指向有了更精准的表达。
, 百拇医药
    中医药获得感来源于不断提升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2012年9月,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启动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药汤剂和针灸推拿逐渐成为这些医疗机构的“主角”。一张覆盖城乡、补齐基层短板、筑牢服务网底的中医药服务网络正在铺开。中医药服务更加触手可及。

    中医药获得感来源于不断增强的中医药文化氛围。青霉素、阿莫西林、输液这些名词热度不再,年轻人口中的流行词汇变为 “刮痧”“养生”,中医药不断自我创新,以中医中药中国行等科普活动为契机,用百姓“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会”的形式,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使中医药逐渐成为百姓信赖的健康生活方式。

    如果这样的描述不够客观,那么这组数据也许更能反映现状。2018年6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一组数据,2017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达5.4万个,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66.4万人,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0.2亿人次。
, http://www.100md.com
    如果这样的数据不够有说服力,那么从百姓的表情里总能够找到答案。百姓笑了,因为——

    中医药让他们少花钱,更方便。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车开到村门口,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91岁的村民张玉芬不再像从前一样只能看“赤脚医生”。

    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的宗杏兰看病不再总往大医院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广安门医院的大夫”。

    “住院治疗中医的报销比例比其他要高5个百分点。”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的村民夏武逢人就推荐中医诊疗。

    中医药让他们多挣钱,有奔头。

    山西五寨的农民种起黄芪,贵州六盘水的农民种起淫羊藿,陕西子洲的农民种起黄芩,四川凉山州的农民种起附子……据统计,目前全国贫困地区已种植中药材2277万亩,2017年产量达431万吨,有中药材基地1630个,中药材企业1198个。中药材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法宝”。
, 百拇医药
    民心的向背,影响着行业的兴衰;百姓的评价,关系着事业的成败。40年的顺流而行收获了今天的全速前进。

    逐浪弄潮:传播之远

    向世界递交中医药名片

    40年,这艘船的航线正向世界延伸,惠及全球民众。

    上世纪70年代,一颗“小球”曾转动“大球”,“兵乓外交”促成了中美两国的建交。而今天,中医药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递交的新名片。

    1997年,《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十年规划》出台,它是历史上首个中医药对外交流政策文件。

    2010年在上海世界博览会上,在中国馆49米展示层的“智慧的长河”展区展示了针灸小铜人、瓷制脉枕、博山熏香炉等精彩的中医药内容,成为世界触摸中医药的窗口。
, 百拇医药
    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8年11月,中国藏医药浴也成功“申遗”。

    2016年5月,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发布白皮书向世界系统介绍中医药。

    今年两会上,“川贝枇杷膏”话题的走红,也不是一种偶然,它向世界传递出一种信号:走向海外,中医药快马加鞭。

    在183个国家和地区,外国人认识中国不再只通过熊猫和京剧,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加入中医药服务贸易“朋友圈”。

    中医药人员赴境外更加便捷,我国每年派驻中医临床医师约2200人,占外派医疗劳务人员总数的60%。与此同时,境外来华就诊人数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境内292个中医药服务机构和企业共接诊外籍患者25万人次,接收住院3.1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19亿元。
, 百拇医药
    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中医药也迎来很多“第一次”。

    2014年2月25日,首个传统医药领域的ISO国际标准《ISO17218:2014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发布,实现了中医药国际标准零的突破。

    2018年11月,在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上发布了关于中医药的《罗马宣言》,发出了共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呼声,并首次确定了“世界中医药日”为每年10月11日。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总部设在中国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有53个国家和地区的194个会员团体,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有67个国家和地区的251个会员团体。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已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70多个国家派遣了医疗队,基本上每个医疗队中都有中医药人员,约占医务人员总数的10%。在非洲国家启动建设中国中医中心,在科威特、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马耳他、纳米比亚等国家还设有专门的中医医疗队(点)。

    40年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中医药和世界的距离如此之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中医药和世界的对话如此之多。

    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国际上多次为中医药“点赞”。

    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日内瓦共同出席了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为针灸铜人揭幕。习近平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

    40年,中医药的发展何以积厚成势,改革何以除旧布新,创新何以赋能纾困?

    40年,中医药发展速度何以称“呼啸”,中医药振兴故事何以称“震撼”,中医药何以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世界息息相通?

    答案是初心不忘,答案是久久为功。(徐婧),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