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编号:13362111
糖尿病管控有了新动向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25日 生命时报
     糖尿病管控有了新动向

    受访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邹大进

    本报记者 水 欣

    编者的话:我国糖尿病防治的形势严峻,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1.14亿糖尿病患者,患病人数位列世界第一。目前,中国糖尿病成人患病率为10.9%,这意味着十个成人里边就有一个糖尿病。在如此形势下,糖尿病领域五大新趋势值得关注。

    并发症:统统都要防住

    以前很多人眼里的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核心的”单一疾病。但是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医学界开始把糖尿病和发病前后的共患病和并发症联系起来,把它们看做是一个“疾病群”。

    糖尿病有很多种并发症,急性的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慢性的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病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邹大进教授告诉记者,此前由于糖尿病并发症管控不到位,很多患者发现并发症时,已经难以逆转。“这就像是‘木桶定律 ’,只要有一个短板,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之水就会从短板流出。”邹大进表示。现在临床会把糖尿病的整个病程分为不同阶段,将病人有无并发症、并发症处于哪个阶段等因素,都纳入考虑,进行充分评估。
, 百拇医药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为不同阶段的糖尿病患者提出了建议:新诊断、年轻、无并发症或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合并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增强对降糖、降压、调脂方面的关注,必要时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等综合管理措施,以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此外,不同并发症的患者所用的降糖药是不一样的,若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心血管疾病、心衰和慢性肾病,就要将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优选降糖药。因此,在发现并发症的同时,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用药问题。▲

    监测

    指标更加全面

    过去在糖尿病管控上有种“血糖中心论”,糖尿病患者只需要管好血糖就行了,而现在“血糖中心论”已经被摒弃了。诱发糖尿病并发症危险因素有很多,血糖控制不佳只占1/4,还有体重增加、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高、血压升高、营养治疗不正确、抽烟、缺乏运动等原因。
, 百拇医药
    要想管控这些危险因素,病情监测就需要做到更详细。首先血糖检测的技术手段有所提高,能更全面地反映血糖控制情况。以前患者测血糖常用指尖血糖测定方法,一天测4~7次,手指头都扎烂了,痛苦又麻烦,血糖监测结果还不尽人意。现在已经有了连续性的血糖监测,一个感受器放在手臂上,就能维持两个星期血糖谱的自动检测,相较而言更准确便捷。

    糖尿病患者也从单一的血糖检测,转变成了多维立体检测。邹大进说,除血糖检测之外,糖尿病患者也需要关注体重、血压、胆固醇等指标。2型糖尿病最新综合调控目标最新控制标准为:1.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10毫摩尔/升;2.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3.血压小于140/80毫米汞柱;4.总胆固醇小于4.5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小于1.8~2.6毫摩尔/升,甘油三酯小于1.7毫摩尔/升;5.体重指数小于24;6.有氧运动每周超过150分钟。▲

    体重控制要分年龄
, 百拇医药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伴发症,肥胖与2型糖尿病发病以及心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以前人们认为只要胖就会导致代谢的异常,但是现在对肥胖有了新的认识。体重指数(BMI)通常是判断肥胖的标准。中国成人居民的BMI衡量标准是:≤18.4为消瘦,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

    但是有一部分人叫做代谢正常肥胖,他们虽然BMI指数高,但是代谢综合征涉及的各项生化指标均正常,同时也没有肥胖诱发的心、脑、肾等并发症,并且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什么胖还代谢正常?这是由于他们皮下脂肪储存的能力比较强,肝脏的脂肪也很少,这类人群约占肥胖人群的20%~30%。

    此外,肥胖对各年龄段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老年肥胖比年轻人肥胖的危害要低。一项针对5万多名患者的体检数据的研究发现,中青年人群中高BMI水平显著增加糖尿病转化率,随着年龄的增加,BMI水平对糖尿病转化率的影响逐渐下降。在老年人群中,肥胖并不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因素,这部分人群BMI逐渐下降。高龄人群BMI非常低,因此预防糖尿病的措施要因人群而异,老年人群不应过分强调减重。
, 百拇医药
    邹大进强调,没有所谓的“健康型肥胖”,患者虽然代谢正常,但是也可能会有睡觉打呼和骨关节炎等问题,因此适度控制体重也是必要的。他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若BMI指数在28以上,就要重视能量代谢平衡,适度减轻体重。▲

    管理

    人群逐渐细分

    在以前的糖尿病管理实践中,通常把得了糖尿病的患者看作是一个笼统模糊的“大群”,而现在开始“细化”到不同临床特征和类型。

    邹大进介绍说,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其治疗的手段、监控方式、并发症、预后都不一样,糖尿病要想精准治疗,必须要加以细分。按照病因,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四个主要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囊括类型非常多,据人群特点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个类型是肥胖型糖尿病,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主要有能量过剩问题,把能量过剩纠正,减轻体重,减少脂肪以后,85%的患者病情可以自行缓解。
, http://www.100md.com
    第二个类型是年轻时起病的糖尿病,患者年龄小于30岁。这种糖尿病通常病因比较复杂,有很多都是遗传因素或特殊原因导致,需要慎重对待。治疗时首先把病因鉴别出来,糖尿病就可以管控好。

    第三种类型是老年性糖尿病。它要与年轻起病的糖尿病区别对待,比如考虑到老年患者慢性病多,平时服药类型比较多,很容易忘记吃药,诱发低血糖不良后果,其有特殊的处理办法。此外,老年性糖尿病在降糖目标上相对更宽松。还有一类属于胰岛素抵抗类糖尿病。▲

    人工智能

    成为新的趋势

    未来在糖尿病管理过程中,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和辅助支持系统会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医疗上已经可以通过人机连接,在1型糖尿病人群中实现智能人工胰腺的半自动化血糖管理。

    此外,人工智能还将在并发症检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判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靠医生经验,假如医生没经过训练,就不会知道视网膜病变到底处于哪一级。目前眼底照相机的出现,让机器协助判断成为了可能,它能读成千上万张眼底图像,从而尽早发现糖尿病视网膜损害。

    一滴尿液检测出代谢缺陷也将成为可能,欧美国家正在进行相关研究,未来我们可通过尿液里的代谢产物,发现究竟哪种代谢缺陷导致糖尿病恶化。另外,人工智能可通过分析大量糖尿病数据,开出规范化处方,患者只需拿着处方到社区配药,所获得的医疗服务与高层次专科医生几乎无异。▲,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