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铁杆中医 > 李致重
编号:13340243
中医的科学源头在哲学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026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刊登了笔者的《中西医学之间的公理性原则和人类医学革命》一文,介绍了中西医比较研究的部分结论性观点。笔者倾心于中西医比较的研究,已经近四十年了。当初的主要目的,在于厘清中医的科学定位以及中西医的相互关系。而当初最令人切肤之痛的,是中医学之魂在故乡的日渐衰亡。而追寻其日渐衰亡的主要原因,则是中医界自身的传统哲学贫困和近代科学主义思潮在国内的泛滥。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重视中医学科学定位的研究,没有向我们所在的时代准确地回答出“中医我是谁”“中医是怎么来的”。

    科学一词的来历与含义

    科学就是知识,是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

    在希腊,科学最早的含义即知识(episteemee)。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开卷第一句话便说:“求知是所有人的天性,对感觉的喜爱就是证明。”苗力田在其翻译《形而上学》(台北出版)一书的序言中强调“科学是目的不是手段”,是“关于永恒和必然的认识……知识也就是科学”。在中国,《礼记·大学》里“格物致知”的表述,与亚氏的意思极其近似。因此当科学一词在中国出现之前,外来文献中凡应译为科学的地方,皆译作格物致知,或者格致之学。
, http://www.100md.com
    “科学”是一个“出口转内销”而来的新名词。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西方学术蜂拥东进。日本大学者福田俞吉按照分科之学的意思,把融入日文的“科”与“学”二字组合在一起,为“科学”一词。科学一词是1893年传入中国的。在康有为翻译的日本书目中,首先见到了它。接着1896年严复在翻译《原富》一书时,将过去译作格物致知的地方,全部改为科学。所以,科学一词源于中国文字,渗透着日本人的智慧,后来又回到了中国,成为今天妇孺皆知的词汇。然而从本意上讲,科学就是知识,知识就是科学。进而准确、严密地讲——科学是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

    科学门类涉及自然、社会、生命、思维各个领域。在自然科学里,有以事物的运动、变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也有以构成事物的内在物质形态、结构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前者以哲学的观念与方法为指导,从观察事物运动、变化的现象(亦即状态、信息、物候、证候等)起步;后者以近代物理、化学的观念与方法为标准,从认识每一具体物质的形态与结构着手。从《周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以及亚里士多德“形质论”的意义上看,前者是研究事物形上属性或原形的科学,后者研究事物形下性特征或原质的科学。如果主观地把近代物理、化学的观念与方法,视为衡量一切学科之是非的至上信条或唯一标准,那就犯了近代科学主义的错误。这一错误,在医学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
, 百拇医药
    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哲学概括的层次高于科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母。

    “哲学”也是一个“出口转内销”而来的新名词。在希腊,哲学(philosophy)最早的含义是“爱智慧”。与“爱智慧”同一时代的中国《尚书·皋陶谟》里,有“知人则哲”之说。可见当时中国有才能有见识的前贤们所获知的学问,自然也是“爱智慧”之学。

    明治天皇6年,日本著名学者西周取意于哲人之学,把融入日文的“哲”与“学”两个字合成一个新词汇,成为表达爱智慧之学的“哲学”。民国初期,教育部的大学教程中始有哲学一课。标志着哲学一词正式从日本落根到中国,成为中国通用的新名词。不过这一新名词所包涵的却是中国的老学问,诸如以《周易》为首的道家、儒家、名家、阴阳家、墨家、法家等学问,皆是引领中华民族古在、今在并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哲学。

, 百拇医药     有趣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康有为、严复之前的中国学者将传入日本的“科学”一词译为中文的“格物致知”“格致之学”;民国初年,耶稣会大学者马相伯也将由日本而来的“哲学”,也译为中文的“格致之学”。可见明治维新以来在不少中国人的脑子里,哲学与科学都是中国从古的“格致之学”。换一句话说,中国从古而来的“格物致知”“格致之学”中,既包涵着哲学,也包涵着科学。据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至今一些人所谓的“中国自古无哲学”“中国自古无科学”之说,皆可谓是以辞害意、浅薄无知的谬论。

    当代对科学与哲学的界定是: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一般规律的总概括。这里的一般,即普遍的意思,哲学的一般规律,包含着各门具体的自然、社会、思维科学的普遍原则性。哲学是研究一切事物共同规律的智慧,各门具体的自然、社会、思维科学无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哲学智慧的支配。从这一意义上讲,哲学概括的层次高于科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母。所以台湾哲学家邬昆如用“定位宇宙、安排人生”八个字来形容哲学的价值。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有一本哲学专著,书名就叫《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
, 百拇医药
    台湾辅仁大学学者邬昆如在哲学分类上的观点是:伦理学是哲学的用,知识论是哲学的体,形上学是哲学的哲学。所以他认为,形上学可称之为哲学的核心、哲学的皇冠。因为形上学示人的,是认识一切存在(万有)时必须遵循的思想的逻辑,思维的法则。台北哲学家曾仰如在其《形上学》一书的《导论》中强调:“形上学是一切学问的基础……形上学一被忽略、藐视,学术的进步及真理的揭发就无形中大受阻碍,人类的推理能力也普遍地趋于薄弱,知识界也将变成混乱不堪,各学科所研究的对象、范围也认识不清,因而在学术界里常有越俎代庖之事的发生。”曾仰如所讲的“一切学问”,就是“一切科学”。所以从形上学是“哲学的核心、哲学的皇冠”,“思想的逻辑,思维的法则”而言,哲学更是各门“科学的科学”“各门具体科学之母”。

    在哲学、形上学方面,今天的西方人远比中国人聪明得多。据美国的《多玛斯学志》报道:美国每年有五百多本书籍及25种刊物问世,有专门介绍亚里士多德、阿奎纳的哲学体系,全国有一千多所以上的大学及研究中心传授此学说。这里讨论的形上学,当然不是我们习惯对“形而上学”一词所解释的“主观的、唯心、片面的”那样。正因为它是“哲学的核心、哲学的皇冠”“思想的逻辑,思维的法则”,所以当代美国才如此热衷于亚里士多德、阿奎纳哲学体系广泛、深入、持久的传播和研究。
, 百拇医药
    中文里的“玄”字,有深奥、微妙之意。在哲学上,“玄”字并不含有负面的意思。《老子》“玄而又玄,众妙之门”,就是从哲学深奥、微妙的意义上讲的。魏晋时期玄学家里一些崇尚出身门第、容貌仪态的名士们,往往多以虚无玄远的“清谈”相互标榜,生出了不少臆说来。从而使与哲学意思相近的这个“玄”字,蒙上了一层负面的阴影。其后,民间的占卜、命相、风水之客,又多以玄学自我包装、自命不凡。近代也常有不问历史、不读经书、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者,借一个被扭曲了的“玄”字,生出了许多非议哲学(包括阴阳五行)、形上学,诟病《周易》、老庄的“高论”来。这些诟病哲学的“高论”,其实更是一种“虚无玄远”的清谈误己、妄言误人之论。然而这些误人、误己之论,至今仍然蒙蔽了许多中国人。

    近代有一种广为流行的偏见,把科学与哲学对立了起来,以为哲学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前面说过,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是人类智慧结晶,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一般规律的高度概括。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包括逻辑学)里的种种分支学科,属于哲学体系之下的科学。在自然科学中,举凡以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物候学、气象学、生态学、生物进化论等,皆属于哲学体系之下的科学,中医学也在其中。如果说哲学阻碍了哲学体系之下的科学,那当然是滑稽之谈——母亲怎么会阻止儿子的生长呢?如果说哲学阻碍了近代物理、化学带头的以物质形态、结构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为什么西欧北美诸国的哲学与近代科学至今并行不悖呢?15世纪始于西方的欧洲文艺复兴本意是要复兴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为什么随着哲学思想的复活和文化精神的崛起,西方却成为近代的物理学和化学的发源地,并由此促成了人类文化科学上的又一次高峰呢?
, 百拇医药
    实事求是地讲,当代一些人把中国传统哲学与近代物理学、化学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对立起来的偏见,一方面是中国几代人头脑里的传统哲学贫困,一方面是当代中国流行的近代科学主义。这两个方面的交互影响,形成了近代科学主义在中国的泛滥。这种泛滥的集中表现,即把近代物理学、化学的观念与方法作为衡量一切科学之是非的至上信条或唯一标准。近代中医学的严重衰落,原因皆在于此。

    人的含义与中医理论

    中医研究的人,是“理性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的人,西医生物医学研究的人,是实体的物。中医是成熟的科学。

    人是世界的核心,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包括认识自己的智慧。哲学中的社会与思维领域,全部是关于人类自己的学问;哲学中的自然领域,基本上是人化了的自然,也就是人类认知能力所能认识、理解的自然。另外,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的运动、变化着的现象。而运动、变化是生命现象的本质特点,所以哲学也可以称之为生命哲学。《周易》中的“生生之谓易”如此,亚里士多德、阿奎纳讲的生成、变动也如此。法国的博格森面对近代自然科学首先提出生命哲学的概念,台北的罗光更将他的哲学专著命名为《生命哲学》。由此可见,研究生命问题的医学家,尤其是中医学家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人是什么?即人的生命是如何生成、运动、变化的?
, http://www.100md.com
    就医学而言,不论中医还是西医,所有的医学家所面对的人,大体有七个方面的属性或特点:其一,自然属性的人;其二,社会属性的人;其三,精神情志属性的人;其四,整体状态的人;其五,人的组织器官层次的特点;其六,人的细胞层次的特点;其七,人的分子及其以下层次的特点。在这七个方面的属性或特点里,中医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的前四个方面的形上性特点;西医生物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构成人的后三个方面的形下性特点。

    如果按照亚里士多德、托玛斯·阿奎纳关于“人是理性动物”的定义来看,人可以从四个层次来理解:其一,人是实体的物;其二,人是有新陈代谢能力的生物;其三,人是生物中的动物;其四,人是动物中唯一有理性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所以准确地说,中医研究的人,是“理性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的人。西医生物医学的研究的人,重点是“人是理性动物”定义中的人在前一个方面的特点,即人是实体的物。而西医对于人的生物、生命、思维三个层的研究,至今仍然局限于用非生命领域的研究方法,来探索或解释生命的水平上。这在研究方法上看,无疑是有限的,抑或是不可能的。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恩格尔关于建立生物、心理、社会三种医学模式的呼声,也说明了这一点。
, http://www.100md.com
    迄今为止,近代物理、化学的辉煌,基本上定位在非生命领域。把物理、化学的观念与方法引入生命领域的医学之中,最大的成功是揭示了人的实体物性层次上的奥秘。尽管西医借助物理、化学方法可以把人解剖到组织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但是在层层解剖的过程中,人在整体状态意义上的生命和思维,统统不存在了。更不可忽视的是,西医不仅不能用零散的细胞组装成一个整体状态的人,而且就连用几个基因片断连接出一个最简单的病毒,这一点至今也做不到。所以可以说,人类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绝非物理、化学独占的领地。由此应当肯定,形上性的中医学,非存在不可。

    一门科学是否成熟,以下三条,缺一不可﹕其一,特定的研究对象;其二,特定、有效的研究方法;其三,独有的成熟的概念范畴体系。这三条,中医学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达到了。中医以整体层次上的证候为研究对象,以建立在哲学和系统科学基础上的阴阳五行为研究方法,形成了以藏象经络和病因病机为核心的基础理论科学体系,《黄帝内经》是其代表。而且《黄帝内经》对其所建立的理论体系的充分肯定,令两千多年来一代一代的中医前辈们充满了理论与临床自信。该书在《阴阳应象大论》里说:“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名处;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所以德国汉学家、中医学家满晰驳教授说:“中医是成熟的科学,而且在两千多年前就达到了成熟科学的水平。”这一句话,令当代不少中医为之感动。其实,《黄帝内经》如果达不到成熟科学的水平,是不会用“各从其经”“各有处名”“皆有所起”“各有条理”“尽有经纪”“皆有表里”等如此坚定明确的语词,斩钉截铁地进行自我肯定。

    18世纪西方哲学家康德,针对自然科学忽视形上学时强调说:“自然科学以形而上学为先决条件”。19世纪西方哲学家黑格尔尤其幽默地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没有形而上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本性上属于形上性科学的中医,如果疏远了哲学,尤其是其中的形上学,如果偏离了哲学,尤其是形上之思,是没有其他道路可走的!(李致重), 百拇医药(李致重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