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4.16
编号:78066
减重门诊给胖人开处方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6日 生命时报 2019.04.16
     指导饮食和运动 管理身材和慢病

    减重门诊给胖人开处方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袁振芳

    本报记者 李 爽

    天气转暖,又到了“露肉”的季节,很多人为了展现靓丽身材而开始减肥。4月4日,《生命时报》记者来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减重门诊,16名肥胖患者正在学习减重课程,有的在笔记本上记知识点,有的举手提问,气氛热烈。

    第一位授课老师是减重门诊负责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袁振芳。她介绍了几个成功的减肥案例后,着重为大家讲解,肥胖会带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心脏病等并发症。最后,她还科普了减肥药相关知识。她介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授权的减肥药物通常是通过抑制食欲,减少胃排空速度;抑制消化吸收从而降低热量摄入;通过增加能量消耗、加速新陈代谢等来达到减肥效果,而非市面上的“泻药”“甲状腺激素”等。
, 百拇医药
    营养科杨丽华是第二位授课老师。她主要帮助大家解读体成分报告和科普减重饮食知识。每位就诊者来到门诊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身高、体重、体脂等基本检测,填写调查日常饮食习惯的初诊表。体成分报告会详细展现个人的肌肉脂肪分析、肥胖分析及内脏脂肪面积、肌肉均衡等,这是医生制定减重治疗方案的基础材料。她还特意辟谣“不吃早餐能减肥”是错的,有研究证明,不吃早餐会增加胆结石、胃肠疾病等风险,而且易使午餐或晚餐食欲上升,不利于控制能量摄入。

    中午,医生和患者们会一起共进“减肥餐”。记者看到,主食有红薯、玉米、发糕,蔬菜有油菜、西兰花等,肉类则是几个鸡翅根。袁振芳说:“这顿午餐是减重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能让大家对控制油盐的餐食有直观感受,帮助他们调整饮食摄入量。”

    袁振芳介绍,减重门诊是多科室合作、理论知识学习与医学治疗并举的科室。来自内分泌科、营养科、康复医学科、外科和中医针灸科的医生们会轮流为大家授课和治疗。“让患者学会减重的知识,不仅可以与医生共同选择最佳减重方案,增加就医依从性,还能帮患者持续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持久控制体重。”
, http://www.100md.com
    饮食、运动减肥是基础治疗方案,但是对于连续3个月严格调整饮食却没有显著效果的人,就需要考虑加入辅助治疗。例如,药物治疗;针灸治疗,适用于25~60岁人群,通过针刺相应穴位,促进脂肪代谢,控制饥饿感,一般一周两次;外科减重手术治疗,又名袖状胃切除手术,适用于严重肥胖者,即将胃缩小,改变胃肠道分泌激素,影响食欲、能量摄入等。不同肥胖人群减重目标不尽相同。一般肥胖者需将身体质量指数、腰围及体脂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对于患病人群,要求则依据原发疾病的情况而定,例如,患2型糖尿病人群的目标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降糖药物使用种类或剂量,患胃食管反流综合征人群,主要是降低症状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

    据了解,减重门诊开设以来,慢病患者占大多数,年龄从20岁到70岁不等。他们经治疗后,并发症减少,疾病有所缓解。一名65岁的男患者对记者说:“我患有脂肪肝,经减重治疗后有了好转。我在这里不仅学会了如何调节饮食,还学到了一些有趣的减肥办法,比如每周唱歌三四次,跳舞一两次,短短一年时间里,我的体重只降了10斤,但是腰臀明显变瘦,体脂降低。康复科的大夫还帮我进行腰椎康复训练,腰疼的老毛病也没了。”

    袁振芳表示,减重门诊的运行也存在问题。一是人们重视不足,不少患者半途而废,难以坚持治疗,这其中有患者个人因素,门诊也需总结经验和教训,帮患者持久减重。二是减重门诊仍需更多科室参与,导致肥胖的因素很多,甚至有些是心理问题。例如,长期抑郁导致暴饮暴食,过度焦虑引起消化不良等,这就需心理科医生参与治疗。

    袁振芳建议,如果满足身体质量指数≥24、腰围超标(男性超90厘米,女性超85厘米)或体脂率超标(男性超25%,女性超35%)三个指标的任意一个,就应重视体重控制或来减重门诊就诊。▲,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