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 > 艾灸
编号:13398992
春季艾灸养生有讲究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23日 医药卫生报
     春季艾灸养生有讲究

    □李 宁

    艾灸起源于我国,历史悠久,有“灸治百病”这一说法。常听人说起艾灸,那艾灸指的是什么呢?

    艾灸是指采用以艾绒或其他易燃材料烧灼、熏熨人体的一定部位或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明代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记载:“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汤、丸、散”等给药之不及,加之某些疾病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必须通过艾灸才能医治。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效果好,因此应用广泛。

    艾灸是中医药当中非常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也非常好。究竟什么病适合用艾灸来治疗,又有哪些人群适合艾灸呢?

    中医认为,艾灸用于养生,需要根据时令、季节、天气、地理、环境因地制宜,依据不同人群、少长老幼、体质禀赋等辨证施灸。
, 百拇医药
    艾叶属于纯阳之物,适用于寒证、虚证和瘀证,像阳虚和气虚的人群就比较适合艾灸。寒凝血滞、经络阻痹引起的风寒湿痹证(老寒腿、风湿及类风湿疾病、强直性脊柱炎)、行经腹痛等;体虚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导致的胃痛、呕吐和泄泻;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久泄、久痢;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春季常见的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等疾病,都可用艾灸进行治疗和预防。

    艾灸作为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可通过灸火的热力及艾条的药力作用于特定的腧穴或者部位,实现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经脉、调畅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灸法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防病治病。

    常用的艾灸方法有艾条灸、艾盒灸、隔姜灸、热敏灸、阴阳周天灸、督灸、火龙灸等。

    艾条灸:将艾条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方法。
, 百拇医药
    艾盒灸:将艾炷放在艾灸盒里,放置在腧穴上施灸的方法。

    隔姜灸:是用生姜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热敏灸:即以腧穴热敏化为切入点,以腧穴热敏化规律为依据而创立的新灸法。

    阴阳周天灸:是利用大姜、大艾的火热温通作用,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小周天的任督二脉以起到补火助阳、散寒通脉的作用,将灸疗、火疗、姜疗相结合,祛除虚寒性顽疾的一种独特疗法。

    在临床上,用阴阳周天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月经不调、慢性支气管炎等寒湿痹阻型的慢性虚寒性疾病,效果较好,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减轻疼痛疗效显著。

    春季,人们会出现春困、乏力、旧病复发。自立春之日开始,历经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节气。在经过由寒到暖的天气转变后,人体的生理机能、新陈代谢也进入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春季又是多风、多雨、多寒、多湿之季,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人体机能要顺应春季舒畅生发之气,注重春季养生。要了解春季经络养生的关键是“养肝为先”,其实这也是整个春季养生的重中之重。
, 百拇医药
    中医认为,春季是人体肝气最足、肝火最旺的时候。肝脏在中医五行学说里属木,它像春天里旺盛生长的树木,容易生发火气,春季通肝。而肝与胆相表里,肝火要借助胆经才能往外发泄。在春季如果肝脏经络不通,周身气血运行就会紊乱,引发口干、烦躁、失眠、腰部僵硬等。脾主藏血。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对脾的影响较大,脾气大伤就会影响气血运行。春季肝、脾的经络畅通、气血平衡是一年身体健康的基础。春季会出现春困、乏力、旧病复发等,是因为春季肝火最旺,身体阳气一旦充足就会自动冲击潜藏了一冬的病灶。春分时节木旺土衰,养生宜疏肝柔肝,健脾祛湿,此时艾灸有助于补充人体阳气,达到助阳祛寒、健脾暖胃的功效。

    春季是养生的好时节,也是艾灸的好时节,但过于疲劳者、经期女性和孕妇,以及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患者等是不适合艾灸的。艾灸过后不宜吃过冷、辛辣食物,不宜抽烟喝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且富有营养;注意勿将施灸部位直接对风扇或空调吹;不要立即洗浴(包括冷水浴和熏蒸),一般3~4小时后可以洗浴,可适当喝点温水。

    做过艾灸后,有的人觉得容易上火。艾灸本来就是借助火的能量来温通经脉,传统的灸法只是在一个部位施灸,能量的流通不够,局部易产生能量的蓄积,造成身体阳气的不平衡,而表现出上火的症状。阴阳周天灸能够让火的能量循环于任督二脉,让气血流通,让全身阳气畅通,即使是虚火很大的人,也能元气大增,并把虚火消了。因此,阴阳周天灸对于大多数人,不仅不会出现上火现象,而且还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维护。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