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冠心病
编号:13361578
冠心病人家属做好七件事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7日 生命时报
     关注情绪变化 陪着一起运动

    冠心病人家属做好七件事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 缪国斌 主治医师 张 鸥

    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提示,一旦罹患冠心病,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的意义重大。这一目标的达成,除了需要患者本人重视起来,家属同样应承担起监督、督促作用。

    1.督促每年做一次危险评估。4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应每5年到医院进行一次危险评估。有两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人,包括年龄超过45岁(女性超过55岁)、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应每年进行一次危险评估。本就有冠心病的患者更应保证至少每年一次的频率。

    2.监督并安排健康饮食。地中海饮食被证实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其主要特点是降低盐摄入,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量低于总热量的7%),增加蔬菜水果、海鱼和谷类纤维素的摄入。因此,可以在家里常备新鲜蔬果,督促患者在家吃饭,烹饪时尽量少放油、盐,每周至少吃一次鱼。

    3.督促戒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原则上也是惟一能够完全控制的致病因素。家属在患者戒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比如,处理掉家里的烟灰缸、打火机和香烟;在患者烟瘾犯了的时候,帮助转移注意力,缓解其压力;在戒烟出现困难时,说服患者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4.当好运动的伴儿。规律的体育锻炼有益于延长寿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危险。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及国家健康学院公布的运动建议推荐:每周至少5天、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运动等。家人应该鼓励、陪伴患者外出运动,这样更易长久坚持,形成习惯。

    5.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情绪应激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以及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家属需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多倾听,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必要时督促其积极就医。要尽可能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避免生气、争吵,有利于患者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

    6.监督按时服药。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是重中之重,必须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比如,准备好七日药盒,帮助患者制作服药表,记录每天的服药情况。此外,要督促患者遵医嘱定时复查,平时则要关注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的控制情况,及时记录,一旦发现非正常变化,应考虑及时就医。

    7.鼓励患者坚持康复。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应当加入有计划的康复项目,家属也应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督促患者坚持进行康复锻炼。如需要去医院康复,可做好接送等“后勤”工作;在家锻炼时,则要时时鼓励,并监督锻炼手法是否规范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监督帮助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同时,家人也会在无形中改变生活方式并坚持下去,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可谓一举两得。▲, http://www.100md.com(张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