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3467692
心理弹性:激发儿童潜力的“秘密武器”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0日 科普时报
     心灵驿站

    传统观念中,城市流动儿童多数面临流动性大、被歧视以及生活教育资源缺乏等压力与困难,其心理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种“问题”或“缺陷”。但是,曾在流动儿童群体中开展心理弹性干预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林丹华教授看来,这些儿童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有潜力,是可以积极发展的。

    “他们都有其内在的积极资源(如坚韧、勤奋、乐观等),都具有向上的力量,只要为其创设积极、支持性的环境和氛围,就能激发流动儿童在压力和逆境下的心理弹性,他们同样能获得良好的发展,甚至发展得更好。”林丹华解释说:“心理弹性,就是指一个人在压力、逆境和创伤下,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能够积极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认知状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充分利用外在的资源和条件,让自己达到良好适应甚至是积极发展的过程。”

    如何在处境不利的状况下激发流动儿童个人资源和优势,促进他们的积极发展,一直是林丹华研究的焦点。

    为此,林丹华课题组在北京市两所打工子弟学校开展了以心理弹性为基础的心理健康干预研究。有效地提升了流动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积极认知能力、乐观和城市适应能力。

    在北师大心理学部“心理测评-心理咨询与治疗-能力提升”应用中心,林丹华科研团队将基于实证干预的研究结果转化到广阔的应用领域,开发系列提升处境不利儿童和普通儿童的线上线下心理弹性课程,研发基于互联网+和VR、AR等高新技术的心理弹性系列心理产品。

    研究中他们发现,早期的不利环境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艾滋孤儿、受虐待儿童等的生理、心理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且年龄越小,这种逆境发生得越早,对孩子以后的影响就越大。

    国际上对早期逆境与儿童生理皮质醇和行为问题的关系做了不少的研究,但早期抚养不利经历对大脑神经机制影响的研究,长期以来却一直限于动物研究。林丹华团队提出运用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技术和方法,从生理-神经机制-行为多水平视角探讨对这些儿童开展干预的改变机制,这在国际上的相关研究中也非常少见。

    这种多水平的视角,整合了发展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发展心理病理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不仅首次创新性地从多个水平同时研究早期虐待或基于心理弹性、情绪调节的干预改变的生理和神经基础,而且为早期抚养不利领域其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和思路。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迁移到我国当前数量庞大的早期抚养不利的其他人群中,比如丧失父母和缺乏父母关爱的儿童(如留守儿童、孤儿)、流动儿童、寄养儿童以及福利院的儿童,对全面了解早期抚养不利对个体生理、神经和行为的短、长期影响,构建有利于早期抚养不利儿童成长的教育和环境,全方位提升和促进我国的人口素质,均具有非常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百拇医药(胡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