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468261
中药常规剂量临床即可取效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072期
     古人云:“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如何确定中药的最佳用量,获得最大的疗效的同时不良反应最小,值得医者探讨。

    中医用药剂量轻重,一般为:病重、急、体实,用大量;病轻、慢、体弱,用小量。但这是相对而言的,具体用多少剂量最佳,临床上还是模糊的。

    为了验证中药用量大小的疗效差异,笔者曾做过临床对比。慢性病证,如脾胃虚寒的腹痛、腹泻,分别用常规剂量的附子理中汤(一剂总重60克左右)和附子理中丸,疗效无明显差异;感冒初起,对同样发热至39℃的不同成人,分别用大剂量(其中总重220克,金银花45克)和中小剂量银翘汤(其中总重108克,金银花15克),疗效无明显差异。通过数次临床试验,结论都是大剂量与中小剂量用药在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

    中药用以治病,是利用其偏性纠偏,过则伤人。正如徐大椿的论述:“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总体来讲人生病是因为阴阳失调,运用药物的四气五味,意在调整阴阳,恢复平衡,而不是用药物与病邪抗衡。一颗附子理中丸约5克,一服汤剂附子理中汤能制成几盒附子理中丸,而他们的疗效有时是相同的,这就需要医家考虑用哪一种剂型、剂量最优。叶天士的方被戏称为鸡毛蒜皮,但都能起沉疴。

    笔者统计四川名医蒲辅周医案其中一册,共涉及内、外、妇、儿及其他验案122例,每首方包含10~13味药,总重在60~70克左右。其中,仅有一例重证乙脑,体温39.6℃的患者,用药共10味,石膏用至60克,药物168克。书中多则重症顽疾的验案,都是小剂量用药。

    大剂量多药同煮时,各药的成分会被药渣相互吸附去不少,亦等同于中小剂量药物的有效成分。

    一般每服中药煎至300~400毫升,分2~3次服用。有些药物在300~400毫升时已达到饱和浓度,不再溶解析出,所以大剂量只是白白浪费了药材。

    人体对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是有限的,多余的物质会被排泄。就比如一天吃十个鸡蛋和只吃三个,人体对其中营养的吸收量是一样的。人体在生病的情况下,吸收能力是相对较弱,慢性虚弱性疾病患者更是如此,多余成分还会增加肠胃负担,不利于病体痊愈。

    以上论述,仅限于正规品种的合格药材。虽然现代中草药以种植为主,但同品种药物功效相差不会太大。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普通疾病用药中小剂量即可取效,不必用量过大。所谓中小量,即有效量,是药典和教科书的规范用量,亦是历代医家千百年用药经验的总结。(蔡华), 百拇医药(蔡华 山东省潍坊市康复大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