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下丘脑-垂体疾病 > 骨质疏松症
编号:13783350
骨质疏松分三类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7日 生命时报 2019.05.17
     骨质疏松分三类

    辽宁省人民医院骨外三科主任 朱志勇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然成为了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其并发症脆性骨折可使患者致残,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以下几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又称作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原因包括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特别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明显,致使骨吸收增加更为明显;人体内调节钙代谢的激素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骨吸收增加;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可致消化功能下降,常存在营养吸收障碍,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影响骨代谢;户外运动减少、阳光接触减少,导致维生素D不足。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多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诱发的问题。如老年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 药、抗凝药、质子泵抑制剂或强效利尿剂等,易引起药源性骨质疏松症。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质疏松,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伴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

    骨质疏松与许多因素相关,据报道,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与年龄、体重、身高等均相关。其中年龄与骨密度呈负相关; 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体重指数也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其中以年龄与骨密度相关性最高。因此,不能单纯判断“小个子、小骨架”的人更容易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要做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从而延缓和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减少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的风险,将危害降到最低,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老年后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

    2.适量运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

    3.增加日晒: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依赖皮肤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