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献血与健康
编号:13467713
献血和用血背后的科学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21日 科普时报
    

    专家观点

    6月14日迎来了第16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安全血液”,旨在倡导积极开展无偿献血的组织、宣传动员工作,鼓励更多的适龄健康公民定期参加无偿献血,群策群力,提升临床血液供应安全水平,实现血液安全全覆盖。

    一到夏季暑期,不少城市就会出现“血荒”现象。原因也显而易见,天气炎热,街面上的人少了,献血车常常是无血可采。再加上学生暑期放假,进一步导致献血人群减少。一些城市的血库出现血液存量锐减。

    人人身上都有、血管里时刻流淌的血液,成为一种严重稀缺资源。血荒为什么会发生?献血与用血的背后,又有怎样的科学问题呢?
, 百拇医药
    首先,血液的采集供应与使用需求,像一架天平的两端。当某段时间内,临床手术的用血需求急剧升高时,而血液采集供应未能增长,便会出现用血紧张现象。用血紧张带来的后果是,可以开展的择期手术量减少。比如说,原本每天可展开10台大手术,而血库的储存血量只能保证5台手术顺利开展。相应的,另外5台手术只能被迫推延,只有等血液供应充足时才能进行。

    人们不免疑惑,开刀为什么要输血?没有血液,外科医生就不能开刀了?这像个不言自明的问题,却又难以回答。当手术刀切开皮肤,便是出血的开始。手术出血量,又与手术类型、创面大小、手术时间息息相关。一名正常人的血容量,也只有4.5升上下,对腹部大手术、骨科肿瘤手术、心脏及开颅手术而言,患者失血量经常在1000毫升以上,甚至达到上万毫升。

    血液就像一种载体,它供给全身器官、组织与细胞氧气与养分,来回往返,日夜不息。当机体缺血达到一定标准时,便必须进行输血。人们或许会问,手术时不也在输入各种液体与血浆代用品吗?遗憾的是,它们虽能补充一定血容量,但最解“体渴”的还是血液。
, 百拇医药
    输血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一种治疗措施。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人们可开展的手术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它们对血液的需求更加倚重,如心脏手术、器官移植手术。血液像是一顶安全帽,只要手术医生戴上它,进入施工现场便多了一项安全措施。没有这顶安全帽时,进入工地或许也不会被坠物砸伤。但对病人的性命安危而言,医生们并不心存一丝侥幸。

    近年关于血液管理的新理念是,患者血液管理是从预防输血的角度出发,前移输血关口,其内容包括贫血药物治疗、减少出血措施、回收式自体输血和限制性输血。看上去,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就是为了共同应对血源紧张和输血风险,同时增加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

    例如,如果手术可能需要输血,推荐患者在手术前一个月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的检查。随后,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下述的综合策略:

    手术前 根据检查结果,是否需要使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口服和静脉)、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C。还需在手术前了解患者所服用的药物,尤其是可能在术中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一些中草药具有抗凝作用,也必须详细了解。
, http://www.100md.com
    手术中 术中自体血回收和回输策略,应用止血药物,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当然,精细的外科操作和止血技术,也有助于减少出血,如小切口等微创外科,采用电凝止血,使用外用止血材料等。

    手术后 建议尽可能减少血标本的采集,可以降低贫血的风险。当需要采血检验时,用最少量的血来完成检测。术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应用,参考术前治疗策略。

    如果切实地遵照患者血液管理的理念,更多地通过药物和技术的方法来减少失血和纠正贫血,就能有助于减少和避免输血,不但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也能很大程度上破解“血荒”现象的发生。

    (作者系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麻醉学部主任助理), http://www.100md.com(薄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