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7.12
编号:80572
非独居但不交流 也容易抑郁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2日 生命时报 2019.07.12
     非独居但不交流

    也容易抑郁

    受访专家: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系主任 汤永隆

    本报记者 高嘉悦

    在外人看来,王老先生生活得很幸福,因为和其他子女不在身边、老伴走得早的老人相比,他家显得非常热闹。他与老伴还有儿子、儿媳、孙子住在一起,按理说家人环绕,王老先生可以安享晚年,可生活似乎并不如意。

    王老先生的老伴每天忙于接送孙子上学,儿子儿媳早出晚归,王老先生在家需要做饭以及打扫卫生,有时一星期只出去两三次,出门的目的也往往为了买菜。长时间不与外界沟通再加上本来性格就有些内向,王老先生越来越沉默,睡眠时间变短,食欲逐渐变差,时不时向老伴透露出对五口人住在几十平米房子的不满。老伴发现了王老先生的异样,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中度抑郁。

    一直以来,独居老人普遍被认为是容易抑郁的人群,但人们往往忽略了非独居老人如果长期缺乏外界交流,同样也会产生抑郁情绪。日本东京健康长寿医疗中心一项有关居住形态(是否独居)与老人健康风险的研究表明,即使健康没有问题且不是独居,老人如果缺乏与他人的联系,身体功能依然会降低,发生抑郁,更需要他人照顾。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系主任汤永隆表示,非独居老人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孤独,但如果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什么事都憋在心里,反而会让老人内心更加孤独。再加上老人社会地位发生变化(如退休)、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等原因叠加,可能形成抑郁“炸弹”。

    老人抑郁的症状和年轻人大同小异,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躯体某部位疼痛、出现认知障碍等。易怒、烦躁,常因小事大发脾气,老人的抑郁问题可能会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防治抑郁非常重要。老人不妨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多找信得过的亲朋好友,平时在社区里多下下棋、聊聊天、跳跳舞。

    汤永隆提醒,有些老人晚年越来越固执,根本听不进子女的劝说,所以子女在与老人沟通时要把握分寸,传递积极情绪。▲,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