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7.16
编号:80467
胰岛素擅加量,危险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6日 生命时报 2019.07.16
     药物起效有快慢 老人吸收会延迟

    胰岛素擅加量,危险

    受访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伍学焱

    本报记者 张筱悦

    69岁的赵先生是十几年的糖尿病患者,他严格控制血糖,每天都要监测血糖若干次。前不久,赵先生发现自己在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没有马上降低,以为是胰岛素量不够,就自己多加了一些。不一会儿,赵先生就开始头晕、四肢无力、冒虚汗,家人连忙将其送到了医院,医生确诊为低血糖。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伍学焱教授告诉记者,糖尿病患者如果胰岛素注射方式不当,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尤其是老年患者,不能因为看到血糖没降就认为胰岛素不管用,更不可随意增加胰岛素的注射量。相比于短时间内高血糖状态,低血糖对老年人的伤害更大。因此,老年糖友降糖治疗不可操之过急、过猛。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胰岛素主要有四类,分别是短效胰岛素、超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除了超短效胰岛素一般在10分钟之内发挥作用外,其他胰岛素要发挥降糖作用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注射短效胰岛素后,常常半小时后才开始起作用,1~3小时才达到作用高峰,若早于2小时测量,血糖值依然较高。此外,老年人活动少、血液循环减慢,胰岛素起效时间也会有所延迟。还有一些老人长期在同一部位进行注射,导致局部组织增生,出现硬结,也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如果老人不了解这些情况,随意增加注射剂量就可能导致低血糖。因此,老年人在日常注射胰岛素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血糖控制不能过于理想化。即便不是糖尿病患者,人的血糖也会在年老后升高,所以不能强求一定要严格地降到标准值,对老年人而言,空腹血糖控制在8毫摩尔/升左右即可,但要注意维持血糖稳定,不要有明显的波动。2.血糖的判定不能仅凭一次测量结果。老人在日常监测血糖时,不要因为偶尔一次的血糖值升高就认为自己血糖偏高,应该持续观察一段时间,至少要结合2~3天内的测量结果,如果这段时期血糖一直偏高,才应该考虑血糖是否控制不佳,然后找医生咨询,化验糖化血红蛋白或(和)糖化白蛋白水平,再决定是否增加胰岛素的注射剂量。3.对自己的日常用药要有所了解。糖友要对自己所使用的的胰岛素或降糖药有所了解,比如自己所注射的胰岛素属于哪类;有什么特点;起效时间是多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