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783583
深秋养生,先化痰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5日 生命时报 2019.10.15
     调理脾肺 多按三穴

    深秋养生,先化痰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蒲昭和

    深秋,咳嗽咳痰的人很多,在中医看来,痰是万恶的致病因素。痰流注于经络,会阻滞气机,导致肢体麻木;停留在胃部,阻碍胃气和降,可出现恶心呕吐;阻痹在心脉会引起胸闷心痛;阻滞于咽喉,嗓子会有异物感。因此,深秋强身健体,需从化痰开始。

    中医所说的痰,既指能咳出的有形之痰,也包括人体内的“无形之痰”,后者是因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产生于体内的“垃圾”,现代人营养过剩也会生出这种“垃圾”堆积在身体里。痰证的主要表现是咳吐痰多、胸闷、呕恶、眩晕、体胖、苔腻等,同时满足以上3种症状即为痰证。

    中医认为,“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痰与肺、脾二脏关系最密切。肺主呼吸,调节气的出入和升降,当邪气侵袭肺时,会导致肺内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能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当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时,就容易伤脾使其运化失职,造成水湿内停而凝结成痰。所以,化痰需从调节脾肺入手。

    1.药物治痰。二陈汤是祛痰的经典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 草、生姜、乌梅组成,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如有咳嗽、咯痰量多、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均可加减使用此方。痰证因脾虚不运所致,患者会出现胃虚食少、便溏、面色萎黄、四肢乏力等表现,当以健脾为主,可选六君子汤加减。

    2.按摩祛痰法。丰隆、天突、云门等穴位有宣肺止咳、化痰散结的作用,平时可多多按揉,每次按3~5分钟,每日2次。

    3.日常保健防痰生。经常咳嗽痰多或痰湿体质的人,注意以下几点有助防痰排痰:避免风寒湿侵入,不要久居湿地;饮食宜清淡,不要过食油腻,少吃甜食,少喝冷饮;适量运动、晒晒太阳,可提升阳气,有助肺气舒张,消散痰饮和湿气;烟易伤肺、酒易生痰,最好戒除或尽量少抽少饮;常吃些薏米、赤小豆、芡实、山药、冬瓜等健脾的食物。

    提醒大家,痰证表现复杂,临床有寒痰、热痰、湿痰、燥痰等之分,使用以上方法调理前最好请医生辨证一下体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