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468659
中医间接治法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64期
     根据辨证结论,中医学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法。总体说来,这些治疗方法多属于“对证”或“对症”的直接治疗,即根据辨证中明确的病因、病位、病性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针对病性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中藏经》);针对病因的疏风、散寒、利湿、化瘀等;针对病位的“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及健脾、养心、补肾、疏肝、润肺等;针对主症的止痛、止咳、止泻、止汗、止血等。除此之外,基于整体观念及脏腑、经络、气血等之间的相互关联,中医学还创立了一类间接治疗方法,即此病治彼。这类方法极富特色与意味,用之得当每可获出奇制胜之效。兹加以梳理,以期启悟临床治疗。

    间接治法的依据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中心、以经络为联系纽带的有机整体。脏腑间除了经络联系的基本方式外,尚有属性、结构、功能上的多种关联。由于在一些功能方面脏腑的参与度并不一样,因此不同病变涉及的脏腑也会有所侧重。

    属性关系

    根据自身结构及功能特点,中医学确定了五脏六腑的阴阳属性和五行归属,进而脏腑也就有了相应的个性特征及相互关系——生克乘侮。相生、相克的关联,如环无端,生化不息,维系着动态的脏腑平衡,即“造化之机……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有害”(《类经图翼》)。当这种关系遭到破坏,即会出现克制太过(相乘),甚而反克(相侮)的病理变化,即“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素问·五运行大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