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更多评论
编号:13784020
不该唯牺牲论英雄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0日 生命时报 2020.04.10
     近日,云南彝良就部分医务人员放弃申领抗疫补助致歉,称医院未准确讲解。针对150余名医务人员自愿放弃申领30万补助的报道,官方通报,通过调查未发现院方要求和统一组织医务人员放弃申领补助的情况。彝良县人民医院未进行准确全面宣传和讲解,导致部分医务人员对相关规定存在理解不到位,在还未完成上报核定并取得补助的情况下,表达了放弃申领补助的意愿,院方未予制止。

    从官方通报看,院方没有强制医务人员放弃申领补助,不过整个事件的发展和发酵过程还是引人深思。既然只是“部分”医务人员对相关规定存在理解不到位,为何最终变成了全体医务工作者自愿放弃申领30万补助?大部分医务工作者是“被自愿”了,还是“被代表”了?院方“未予制止”,难道院方也对相关规定存在理解不到位?不制止,是否意味着默认甚至是鼓励?

    由此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不仅在于院方做法是否合法、合理、合规,更在于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才是科学的、符合社会文明潮流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牺牲精神是高尚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这当然没错,但如果过度强调牺牲和集体整齐划一,就很容易跑偏,忽视了对个体需求和个人感受的足够尊重,进而引发道德绑架和变相强制的风险,甚至为某些不正常现象制造冠冕堂皇的借口。

    医务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他们也要过日子,付出劳动获取报酬天经地义。面对疫情,医护人员临危不惧战斗在抗疫一线,付出了很多很多。给他们发放补助合情合理,这是他们应得的回报,他们可以理直气壮领取。即便确有部分医务人员产生无私奉献的想法,也是个人自由,完全可以通过个人方式来实施——领取补助之后,将其捐出去或直接送给需要帮助的人,单位对此不应干涉,不该将其上升到集体行为,更不能人为施压,以免形成道德绑架,侵犯大多数医务工作者的正当利益。

    “子贡赎人”与“子路受牛”的典故,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古人尚且懂得一个道理:让付出劳动者和行善者获取合理报酬,不仅无损于他们的高尚,相反还能在社会上树立良好风尚,“善有善报”才能鼓励更多的人尽职尽责、奉献社会。现在时代进步了,社会评价标准也在进步,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科学合理,更不该“唯牺牲论英雄”。▲, 百拇医药(乔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