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1998年第3期
编号:10499063
肝胆动态显像在胆道梗阻及术后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1998年第3期
     作者:田忠(综述) 吴硕东(审校)

    单位:110003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关键词: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980323.htm 肝胆动态显像是利用放射性示踪剂能为肝脏摄取,分泌至胆道系统并由肠道排泄的原理,动态地观察和显示这一过程的功能变化。它利用γ照相机及计算机处理原始记录,是一种无损伤的核医学检查技术。目前已经成为诊断急性胆囊炎,鉴别诊断黄疸,评价上腹部手术疗效和发现并发症的有效工具。本文仅在肝胆正常生理、胆道梗阻与高胆红素血症及胆道手术后功能评价等三方面,结合近十年来国内外文献,综述如下。

    一、肝胆系统正常生理显像

    99m-Tc-IDA为目前最可信赖的胆汁标记物用来评价胆道生理。静脉注入后,99m-Tc-IDA与血清蛋白相结合并被运到肝脏,再进入肝细胞,这一机制与血清胆红素相似。肝脏处理99m-Tc-IDA可分为三个时期:摄入期、分泌期和排泄期。
, 百拇医药
    受检者空腹至少4小时后,仰卧于γ照像机探头下,肘静脉弹丸注射示踪剂后,立即开始采集,每分钟1帧,采集60~90分钟,将成像信息储存于计算机内,然后在荧光屏上重放采集图像,可以观察和计算出胆囊,胆总管和小肠出现放射性的时间,并可了解肝胆系统排泄功能变化。注射显像剂5分钟,肝脏即可清晰显影,10~20分钟能清楚显示左右肝内胆管。胆囊和胆总管通常在15~30分钟显影,肠道放射性出现则在注射30分钟后。胆囊动运功能正常时,胆总管出现的时间和所选用的显像剂种类有关。而胆囊和肠道出现的时间则和Oddis括约肌状态有关。据谭天秩〔1〕研究结果,胆囊出现时间延长者(大于30分钟),肠道出现时间则提前(小于20分钟),胆囊则提前显像。但若胆囊和肠道均超过60分钟显像,则属异常情况。Willians W.〔2〕等研究了115例正常人肝胆显像,结果60分钟内胆囊和胆总管100%显像,80%肠道60分钟内显像。左右肝管显像为非对称的,并且其研究结果提示55%左肝管明显显像,13%右肝管明显显像,16%二者明显显像,而有22%左右肝管均不显像。
, http://www.100md.com
    在肝、胆、心及十二指肠区域设计数个感兴趣区(ROI),并计算每帧计数,将结果绘制成时间-放射曲线(TAC),通过对曲线的处理,分析得出一系列参数,可以定量地评价肝胆排泄功能,为肝胆动态显像在临床上的应用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峰时间(PT),即从注射开始至曲线顶峰的时间,是评价肝脏摄取功能的重要参数。半排时间,即排泄T1/2,自注射开始(有的自PT开始)至下降到最高计数的一半的时间,主要反映肝细胞的排泌功能。近年来对TAC进行反卷积分析,求得传递函数和真实的肝响应曲线又可得出一系列重要参数。最小通过时间(最小TT)即肝脏开始排泄时间,最大通过时间(最大TT),肝脏摄取分数(HEF)等。

    正常人肝脏细胞分泌胆汁进入胆道后,分两个方向,一个直接流入十二指肠,另一个则在进入十二指肠前先进入胆囊。肝内各级胆管间的压力差决定了胆汁的流向。胆汁流入十二指肠及胆囊的百分比是由胆囊内压力和Oddis括约肌张力决定的。在胆囊及肠道处设计感兴趣区,可计算出胆汁流入胆囊及肠道的百分比。Krishnamurthy. GT〔3〕等研究结果,正常百分比分别为69.7%和31.7%。
, http://www.100md.com
    二、胆道梗阻与高胆红素血症

    良性狭窄,恶性肿瘤及结石均可造成胆道梗阻引起程度不同的黄疸及血中胆红素升高。尽管近年来检查技术有所发展,但对早期胆道梗阻的无损伤检查仍为临床上的一个挑战。超声波检查、CT、MRI及近年来开展的MRCP均属于非侵袭性,但它们都是以反映解剖学上的变化为主。肝外完全或部分梗阻性黄疸均应有胆管扩张,但是5%~10%部分梗阻以及完全性胆总管梗阻初期,通常不伴有胆总管扩张,而此时超声检查则会遇到困难,核素显像则可准确判断出胆道梗阻。Miller〔4〕等对17例早期胆总管完全梗阻患者进行超声和核素显像检查,结果发现仅41%在超声下提示有胆管扩张,而核素显像则100%为完全梗阻。

    核素显像在鉴别非阻塞性和阻塞性黄疸有重要价值。但其准确率与所用的显像剂种类及血胆红素水平有关。谭天秩〔1〕认为血胆红素低于10mg/d1时,准确率为94%,而高于20mg/d1时,准确率则下降到67%。胡以则〔5〕等对50例患者行99m-Tc-EHIDA动态显像,并与超声,PTC及ERCP等对照,结果为血胆红素在205.2μmol/L以下者,胆道显像良好,诊断准确率为86%;血胆红素在205.2μmol/L以上者,胆道基本不显影,诊断准确率仅为64%。作者并指出,将核素显像与超声结合起来,可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肠道显影与否是黄疸鉴别诊断的关键指标。但肝细胞损害十分严重的内科黄疸,因肝自血清中清除显像剂延缓,肠道放射性极微,以致不显影。因此肠道显影,可以除外肝外完全梗阻,若不显影,则不能肯定诊断为完全梗阻。此时,可结合早期肝脏摄取程度进行分析,对肯定诊断有意义。据研究,在一定血清胆红素水平上,外科性梗阻肝脏摄取程度较肝细胞疾病者高。故在一定胆红素水平上,如果肠道不显影,肝脏摄取较肝细胞疾病所预期的要好,即使胆道内无放射性淤积,仍以梗阻可能性大。
, 百拇医药
    通过建立感兴趣区,利用计算机描绘TAC,可以弥补图像视觉分析之不足。近年来研究结果把HEF和排泄T1/2作为肝胆功能的一个定量指标。HEF可以反映出肝细胞功能,随着血清胆红素的升高,HEF下降,排泄T1/2延长,结果导致胆总管,胆囊和肠道延迟显影。Lieberman DA.〔6〕等研究结果正常人HEF为100%,胆道梗阻患者HEF稍有下降为92.8±3.2%,而肝细胞疾病患者HEF则明显下降为43.1±4.1%。Brown PH.〔7〕等研究了正常和三类肝胆疾病患者,原发于胆道的疾病(胆总管梗阻和硬化性胆管炎),其HEF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异常,而原发于肝细胞的疾病(酒精肝硬化),HEF则明显下降。此三种疾病患者,其排泄T1/2均延长,故用HEF可以鉴别内,外科黄疸。而T1/2:排泄则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在CBD梗阻早期,肝脏T1/2排泄与正常接近,但随着梗阻的加重,肝细胞停止分泌99m-Tc-IDA,结果整个胆道系统及肠道均不显影。

    三、胆道术后功能的评价
, http://www.100md.com
    胆道手术破坏了胆囊Oddi括约肌这一缓冲减压装置,必然影响胆道动力学的改变。胆总管仍有扩张并不一定提示有梗阻存在,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可有代偿扩张。术前长期梗阻存在造成胆道扩张,术后并不能完全恢复。胆囊切除术后,常有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PCS)的存在。故仅靠临床症状或胆道扩张来判断胆道术后梗阻或吻合口狭窄是不可靠的。而应用核素显像则是简单、安全、无损伤的方法。显像正常,则基本上排除梗阻。显像发现胆总管扩张,但功能通畅,60分钟内肠道显影,则85%无梗阻存在,仅15%有保留的胆总管结石。部分胆总管梗阻则表现为胆总管扩张伴胆肠通过时间B-BT延长,以及胆总管内时间放射性动力学异常。若胆总管不显影,则可能为肝内胆管高位多水平阻塞所致。完全性梗阻显像特点为肝脏迅速摄取,胆总管持久不显影,肠道不显影。

    高沁怡〔8〕等对44例Oddi括约肌成形术后患者及24例正常对照者行核素显像研究,结果术后患者核素入肠时间较术前明显缩短,表明Oddi括约肌成形术后胆道明显通畅。
, 百拇医药
    朱虹〔9〕等对49例胆道术后患者分组后行99m-Tc-EHIDA肝胆显像研究,结果行胆囊切除,胆肠吻合术后出现胆道梗阻或吻合口狭窄者其胆总管及肠道显影时间较无梗阻及无狭窄者明显延长。作者并指出肠道显像时间结合肝影消退快慢在判定吻合口狭窄方面具有灵敏度和特异性。

    Tidmore H〔10〕等对十二例胆肠吻合术后患者行肝胆显像研究,准确率达94%。并指出胆肠通过时间延长为判定梗阻最重要的指标。

    Grimon G〔11〕等对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行肝胆动态显像检查,通过建立ROI,分析TAC,发现在胆囊切除术发生疼痛患者和无疼痛患者,可以用核素显像区别开来。对无形态学异常的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疼痛的患者,其胆汁流动发生异常。

    权重禄〔12〕等运用反卷积方法研究了30例胆道术后患者,通过求得的传递函数计算肝胆不同部分的最大通过时间(最大TT),以60分钟为界限,评价胆汁流动改变。并将结果与临床比较,敏感性为91%,准确率90%。此法以传递函数的的方式对胆汁排泄功能提供了独立的信息。
, 百拇医药
    对胆肠旁路手术术后功能评价上,肝胆动态显像是唯一不管旁路水平如何,均能以生理学的方式准确估计吻合部功能的方法。另外肝胆动态显像在判断胃肠吻合术后肠胃返流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对毕Ⅱ式胃肠手术后,肠道显影后若有残胃影,提示肠胃返流。且根据将胃内放射性与肝排出放射性比可计算出肠胃返流百分比。

    总之,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肝胆显像已经脱离了过去单独用视觉图像判断的时代,计算机的介入,各种参数的开发使得它可以定量地评价肝胆正常生理及病理,并用于临床诊断。随着人们的认识提高,肝胆动态显像对肝胆系统在临床上、科研上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 考 文 献

    1谭天秩. 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 普外临床,1991,6(5):261-265.

    2Williams W, Krishnamutythy GT, Brar HS, et al. Scintingraphic variations of normal biliary physiology. J Nucl Med, 1984, 25(2):160-165.
, 百拇医药
    3Krishnamurthy GT, Bobba VR, Turner F, et al. Quantitative biliary dynamics: introduction of a new noninvasive scintigraphic technique. J Nucl Med, 1983, 24(3):217-223.

    4Miller DR, Egbert RM and Braunstein P. Comparison of ultrsound and hepatobiliary imaging in the early dectction of acute total common bile duct obstruction. Arch Surg, 1984, 119: 1233.

    5胡以则,叶广春,黄仲初,等. 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在梗阻性黄疸诊断的价值. 中华外科杂志,1988,26(10):631-632.
, http://www.100md.com
    6Lieberman DA, Brown PH, Krishnamurthy GT, et al. Improved scintigraphic assessment of severe cholestasis with the hepstic extraction fraction.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1990, 35(1):1385-1390.

    7Brown P.H.Juni JE, Lieberman DA, et al. Hepatocyte versus biliary disese: a discinction by deconvolutional analysis of technetium-99m DIA time-activity curves. J Nucl Med, 1988, 29(5): 623-630.

    8高沁怡,慈福承,罗锡圭,等. 肝胆动态显像在Oddi括约肌成形术的应用及与B超的比较. 中华核医学杂志,1992,12(4):239.
, http://www.100md.com
    9朱虹,田嘉禾. 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观察胆道术后胆道系统的改变及临床评价. 中华核医学杂志,1992,12(2):110-111.

    10Tidmore H, Ram MD. Scintiscann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biliary enteric anastomoses. Am Surg, 1985, 51(3):158-161.

    11Grimon G, Buffet C, Andre L, et al. Biliary pain in postcholecystectomy patients without biliary obstruction: a prospective radionuclide study.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1991, 36(3):317-320.

    12权重禄,中川毅,前田寿登. 他,99m-Tc-N-pridoxyl-5-methyltyrptophan肝胆道イメ-ジデ-タのdeconvolution analysisなとゐ手术后肝胆道机能の评价. Radiostopes, 1988, 37(1):7-14.

    (收稿:1997-00-00;修回:1998-01-1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