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497408
急性肠道感染 120 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邓春青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传染病科 太原 030001

    关键词:肠炎;治疗结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990153 摘要 对 120 例急性肠道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①便培养阳性率极低,以福氏Ⅱ型痢疾杆菌为主,未发现有霍乱弧菌。②以发热、休克原因就诊,而无明显肠道症状者易被误诊;个别病例可有类似外科急腹症的表现。③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时间有延长的趋势。

    中图号 R516.1

    对我科 1994-01~1997-12 收治的 120 例急性肠道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 年间共收治急性肠道感染患者 120 例,占同期住院人数的 12.5%,其中男女各 60 例,年龄最大者 89 岁,最小者 11 岁,平均年龄 38.9 岁。20~40 岁年龄组患者 80 例,占66.67%;按月份统计为:5、6、7、8、9月份患者 98 例,占 81.67%,近期内有明确不洁饮食史者 85 例,占 70.92%。自 1994~1997 年发病人数依次为 29、34、27、30 例,患病率无明显变化。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表现有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者 114 例 ,水样便者 6 例。伴发热者 88 例,里急后重者 80 例,伴恶心、呕吐者 57 例,伴休克症状者 2 例。腹部体征表现为腹部压痛者 95 例,多以左下腹痛为著,有明显反跳痛者 2 例,无明显腹肌紧张。

    1.3 实验室检查

    1.3.1 血象 白细胞(WBC)小于4×109/L 者 3 例,4×109~10×109/L 之间者 50 例,大于 10×109/L 者 67 例,中性粒细胞>0.75 者 79 例。

    1.3.2 便常规 有红、白细胞者 91 例,仅有白细胞者 23 例,无红、白细胞者 6 例。

    1.3.3 便培养 全部患者均做便培养,阳性者 12 例,阳性率为 10%,其中 11 例为福氏Ⅱ型痢疾杆菌,1 例为大肠杆菌。
, 百拇医药
    1.3.4 BUN及CO2CP异常者 10 例。

    1.4 误诊情况 初诊误诊 4 例,误诊率为 3.33%,2 例患者以发热、休克待诊收入内科,早期无腹泻等症状,灌肠查便常规异常,以“中毒型菌痢”转入我科治疗后痊愈,便培养回报痢疾杆菌阳性。2 例患者因脐周压痛及反跳痛明显,疑为外科急腹症,后经腹部B超,X光片检查排除后,按肠道感染治疗痊愈。

    1.5 治疗情况

    1.5.1 痊愈的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便常规正常,大便培养阴性。

    1.5.2 本组 120 例患者经治疗均达以上标准。抗菌治疗选用喹诺酮类药物,氟哌酸胶囊0.4 g/次,2~3次/日口服;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次,2次/日静点;培氟沙星针 0.4 g/次,2次/d加入 10%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点,具体用药情况比较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不同喹诺酮类药物疗效比较

    氟哌酸胶囊

    环丙沙星注射液

    培氟沙星注射液

    氧氟沙星注射液

    例数

    治愈天数

    例数

    治愈天数

    例数

    治愈天数

    例数

    治愈天数
, 百拇医药
    1994

    15

    3.50

    14

    2.70

    0

    0

    0

    0

    1995

    3

    5.00

    31

    2.84
, 百拇医药
    0

    0

    0

    0

    1996

    3*

    无效

    10

    4.20

    14

    3.22

    0

    0
, 百拇医药
    1997

    3*

    无效

    22

    4.80

    2

    3.00

    3

    3.67

    *改用其他喹诺酮类药物后痊愈

    2 讨论

    急性肠道感染占同期住院病人的 12.5%,是我科收治的仅次于乙型肝类的第二大传染病,呈现全年散发,夏秋季节高峰,青壮年组多见,多与不洁饮食史有关。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三大主征,多伴有发热、里急后重及血象增高,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或红、白细胞。
, 百拇医药
    本研究显示福氏志贺菌仍然是最常见的血清型,这与我国其他地区报道的情况相符[1]。喹诺酮类药物作用于细菌的 DNA 促旋酶,为杀菌剂,对 G- 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目前已相继有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对其耐药性增加的报道[2]。本资料显示,近两年氟哌酸胶囊对肠道感染基本无效,环丙沙星用药时间有逐年延长的趋势,培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由于较晚应用于临床,对肠道感染比环丙沙星似更为有效,由于例数尚少,有待以后做进一步分析。

    文献报道,中毒型菌痢主要见于 2~7 岁儿童,成人罕见,起病急,死亡率高,极易误诊[3]。本资料两例患者年龄分别为 17 岁及 21 岁,以高热、休克原因就诊,无明显肠道症状,后经灌肠检查便常规,才及时做出诊断。提示我们在夏秋季节对高热及休克患者,即使无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一定要灌肠或肛拭子检查便常规,以便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痢疾杆菌一般仅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繁殖,病变限于固有层,很少侵入粘膜下层、肌层等,故极少出现反跳痛的临床表现,本组病例有 2 例患者,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症状明显,初诊误诊为外科急腹症,分析原因,可能是细菌致肠粘膜炎症反应波及粘膜下层、肌层,累及浆膜层所致,是痢疾杆菌严重病变所致,抑或耶氏菌等其他细菌引起,有待提高便培养阳性率进一步证实。
, 百拇医药
    分析我院便培养阳性率过低的原因,可能:①抗菌疗法之后采集标本;②标本放置过久;③没有多次送检。本病例未发现有霍乱弧菌阳性者,一方面可能确实无此类患者,另一方面便培养阳性率过低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提高便培养阳性率对于疾病诊治及防止传染源播散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丁建强,马亦林.志贺菌流行菌株耐药性及R质粒的研究.中华传染病杂志,1998,16(3):161

    2 王晓峰,虞爱华,王冶.诺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1998;16(2):34

    3 王季午,主编.传染病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424

    [1998-09-22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