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497786
浆细胞瘤引起的脊髓压迫症2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陈革 蔡立新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990122 浆细胞瘤占脊髓硬膜外肿瘤的9%~10%,但引起脊髓压迫症少见。我科近10年共收治2例引起脊髓压迫症的浆细胞瘤病人,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48岁。因双上肢麻木伴肩背疼痛2个月,双下肢力弱3周,以脊髓压迫症收入院。查体:双上肢腱反射弱,感觉平面位于C7,双下肢肌力4级,腱反射活跃,腹壁、提睾反射减弱。实验室检查:血沉正常,血常规正常,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及尿本-周蛋白均阴性,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正常。颈椎X线片示C5~7椎体增生,C7棘突骨质不清、边缘不光滑,椎弓可见低密度区,T1椎体轻度后移错位。头颅、骨盆及胸部X线片未见骨质病变。MRI:C7棘突、椎板破坏,病灶T1WI、T2WI均呈等信号的团块影,边界较清楚、信号较均匀,脊髓受压前移,T2WI局部可见略高信号,C7椎体轻度向前滑脱,注入Gd-DTPA后,上述病变呈中等度强化。MRA上述病变染色,左颈前部软组织内T1WI可见一较高信号团块影,注入造影剂后无明显强化,边界清楚。MRI诊断为转移瘤。行C6~7椎板切除硬膜外肿瘤近全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为鱼肉状,质软、易碎、供血较丰富,C6~7椎板及棘突被侵蚀破坏,分块近全切除肿瘤,硬脊膜完整。术后病理为浆细胞性骨髓瘤。术后10 d双上肢麻木疼痛感消失,感觉平面下降至T7。术后3周痊愈出院,出院诊断:孤立性浆细胞性骨髓瘤。出院后行放射治疗。随访至今已5年无复发。
, 百拇医药
    病例2,女,50岁。左侧腰背部疼痛1年伴双下肢力弱,以脊髓压迫症收入院。查体:贫血貌,T11~L1棘突有叩击痛,双下肢肌力4级,膝腱反射活跃,感觉平面位于L1,双Chaddock征阳性。脑脊液蛋白增高,压颈(Queckenstedt)试验梗阻,入院血常规:Hb 65~84 g/L,白细胞(2.2~4.4)×109 L-1,血小板(75~100)×109 L-1,血细胞比容0.001 6。尿本-周蛋白阳性。腰椎X线片:T11~L1骨质稀疏,T11左椎弓根骨质吸收,椎弓根间距稍大。椎管造影:T12水平油柱呈杯口状充盈缺损。头颅X线片检查:颅骨可见散在多个大小不等透光区,边缘欠清晰。骨髓检查:浆细胞型骨髓瘤。局麻下手术切除T11~12椎板,见椎管T11~12偏左侧硬膜外肿物,实质性,紫红色,无明显包膜,供血丰富,质脆,与硬膜粘连不紧,肿瘤侵蚀椎板及棘突并长至左侧椎旁软组织中,分块近全切除肿瘤。肿瘤病理为浆细胞性骨髓瘤。术后15 d疼痛感消失,双下肢肌力恢复5级,病理征消失。术后予化疗及放射治疗,1月后出院。出院诊断:硬膜外浆细胞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随访3年,无神经系统体征,后失访。
, 百拇医药
    2 讨论

    浆细胞瘤好发年龄为50~60岁,男性多见。好发部位为红骨髓如脊柱、肋骨、胸骨、颅骨、锁骨及骨盆。硬膜外浆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硬膜外肿瘤相似,可有根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膀胱功能障碍,只是病程进展相对较缓。脊椎骨是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最好发部位,其引起脊髓压迫的发病率为42%~71%,而多发性骨髓瘤导致脊髓压迫的发病率为7.4%~16%[1]。多数学者将浆细胞瘤在临床上分为孤立性浆细胞瘤和多发性骨髓瘤[2]。目前对2种分型的存在仍有争论,Cervoni研究报告60%的孤立性浆细胞瘤病人平均4~5年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3],因此认为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不能绝对成立,只有经长期随访才能证实两者确有区别,或可认为它们只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

    浆细胞瘤通过影像学检查定性仍是个难点。病例1 X线检查显示弥漫性骨质疏松,病灶呈溶骨性破坏,透亮度增高,椎体可有病理性压缩性骨折,病变椎体的椎间隙变窄或正常,这与恶性淋巴瘤、脊椎转移瘤、尤文肉瘤、脊髓炎等引起的改变相似,故X线检查不具有特异性。放射性核素扫描与一般肿瘤骨转移不同[4],虽有骨质破坏,但无放射性核素浓聚。MRI检查显示病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信号一般较均匀,注入Gd-DTPA后病灶T1WI呈中等强化。MRI常规扫描缺乏特异性。近年磁共振骨髓成像成为检查骨髓病的新技术,对侵犯骨髓的病变,利用脂肪抑制技术,可以作出早期诊断。骨髓水肿是唯一可被磁共振探测到的现象[4]。骨髓瘤时椎体及其附件骨髓可出现局灶或弥漫性的均匀低信号,或呈弥漫性的虫蚀状高低信号混杂的表现[5]。这些新技术虽有助于诊断,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 http://www.100md.com
    有文献报告孤立性浆细胞瘤病人的平均生存时间可达10年,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不足5年。但前者经长时间观察很少有完全治愈的,一般在确诊后5年内出现局部复发或向其他部位播散。在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中,大多数学者研究发现病人血清中的M蛋白、年龄及肿瘤的部位与预后有不同程度的关系[1,3],故认为对病人血清及尿进行长期免疫化学检查十分重要。而Shih发现M蛋白和有否脊椎受累及其进展无关[6]。因此影响预后的因素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对此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和化疗。手术包括椎板切除术和肿瘤次全切除术。手术的目的在于解除及预防因受累椎体的膨胀、侵蚀及塌陷所造成脊髓、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使患者在有生之年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并可明确诊断。由于浆细胞瘤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故放射治疗被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尤其对高龄、有合并症、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放疗前要求有明确的诊断,照射剂量一般为40~50 Gy/d,共3~4周,剂量不应超过70 Gy/d,否则可损伤脊髓。大多数学者认为单纯放疗效果并不可靠,如病人条件允许仍主张与手术联合放疗。化疗只适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且病程呈进展型者,用药原则为长期、间歇、联合使用多种药物[4]。由于手术加放疗常可使孤立性浆细胞瘤病人长期存活,而长期使用烷基类化疗药导致的迟发性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又很高,故化疗不适用于孤立性浆细胞瘤[1]。近年来,人们发现生物疗法,使用白细胞介素-Ⅱ可激活人体血液内的某些淋巴细胞,直接杀伤、抑制恶性肿瘤细胞[4]。我科收治的2例病人,病例1采用手术加放疗,病例2采用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Marie C. 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the spine. Cancer, 1988, 61:1712

    2 Ahmet.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caused by plasmacytoma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14 cases. Neurosurg Rev, 1989,12:305

    3 Cervoni L. 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the spine: Relationship of IGM to tumour progression and recurrence. Acta Neurochir(Wien),1995,135:124

    4 赵定麟. 脊柱外科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747~748

    5 Pertuiset 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spine in plasma cell dyscrasias. Rev Rhum Engl Ed, 1996,63(11):837

    6 Shih L Y. Localised plasmacytomas in Taiwan: Comparison between 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 and 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 J Cancer,1995,71:128

    收稿日期:1998-03-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