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497609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表现(摘要)
http://www.100md.com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王善良 郑德祥

    单位:王善良 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儿科(山东省胶州市266300);郑德祥 青岛黄海水产研究所医务科

    关键词:脑缺血;婴儿,新生,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青岛医学院学报990356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722.1

    临床资料 本组108例病儿,男86例,女22例;年龄1h~10d.临床表现:过度兴奋49例,嗜睡迟钝、肌张力减低、原始反射减弱52例,昏迷、惊厥、原始反射消失7例。病因:难产64例,过期产6例,滞产13例,早产3例,脐带绕颈3例,孕妇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心肺疾患6例,严重贫血5例,其他8例。CT表现:病变以额叶最多为103例,其次为顶叶85例,枕叶73例,颞叶57例。病变处皮髓质交界模糊不清61例,清楚22例,消失25例。侧脑室受压消失11例,明显受压78例,轻微受压14例,无改变5例。大脑表面脑沟及蛛网膜下隙消失78例,存在30例。纵裂池前部消失42例,狭窄27例,存在39例。并发颅内出血(或渗血)25例,其中脑实质出血12例,硬膜下出血10例,蛛网膜下隙出血3例。

    讨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检查均显示脑实质内出现片状低密度灶。其好发部位依次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低密度病变多双侧同时发生,轻者以髓质为主,随病情由轻到重发展,低密度病变由额叶向其他脑叶扩展,并且由髓质向皮质扩展,致皮髓质交界模糊不清。同时由于脑组织有不同程度水肿,致脑容量增加,引起侧脑室、脑沟及蛛网膜下隙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消失。而上述部位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侧脑室、脑沟、蛛网膜下隙及大脑纵裂。颅内出血是本病的严重并发症,以脑实质出血最多见,其次为硬膜下出血及蛛网膜下隙出血。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积极预防治疗。

    本组108例中,根据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49例,中度52例,重度7例;而根据CT分度标准分为轻度12例,中度70例,重度26例。表明脑部CT表现与临床表现呈正比关系,而CT显示损伤程度重于临床表现,这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作用。

    (1999-03-23收稿 1999-07-07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