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498371
老年胆囊胆管瘘20例临床特点分析
http://www.100md.com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年第12期
     作者:李肇仁

    单位:赣榆县人民医院,江苏赣榆,222100

    关键词:

    苏州医学院学报991272 胆囊胆管瘘是由胆囊管或胆囊颈结石嵌顿压迫胆管壁,最后引起缺血性坏死而形成,是一种罕见的内瘘。Csendes[1]报道其发生率占所有因胆石症而手术患者的0.1%~0.5%,约占胆管内瘘的2%。我院1975年~1998年经手术证实20例,就其临床表现和诊治特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62~79岁,平均66岁。病程11~30年,平均15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胆绞痛伴梗阻性黄疸,肝脏均肿大(肋下2~4cm)。

    1.2 诊断:20例均经B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胆总管直径<8mm,肝总管扩张,直径>5mm,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囊萎缩,4例报告为“三管征”。ERCP检查6例,均见肝总管与胆囊管平行,肝总管处见边缘光整的圆形充盈缺损。
, 百拇医药
    实验室检查示血胆红素85.5~171μmol/L,GPT升高10例,AKP和γGT升高各15例。

    1.3 术中所见及手术情况:瘘口<1/4胆总管周径6例,行胆囊大部分切除加瘘口直接修补术;2/3>瘘口>1/4胆总管周径9例,行胆囊大部分切除加胆囊瓣修补术;瘘口>2/3胆总管周径5例,行胆囊大部分切除加胆肠Roux-Y吻合术。20例术中均见胆囊管与肝总管平行,均有肝外胆管损伤。

    1.4 结果:本组17例一期愈合;1例于瘘口直接置“T”型管致胆瘘死于MSOF;2例胆囊瓣修补瘘口后漏胆汁,于术后2周及3周后自愈。

    2 讨论

    2.1 临床表现特点:根据本组资料,笔者认为该病有以下临床特点:①多见于老年患者;②有较长的胆囊结石病史;③反复发作的胆管炎及黄疸,多系胆囊结石嵌顿,导致肝外胆管狭窄,胆汁引流不畅所致。④长期右上腹不适,消化不良,低热;⑤胆囊管与肝总管平行,这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⑥术中易损伤肝外胆管而发生严重并发症。
, 百拇医药
    2.2 诊断:胆囊胆管瘘单凭临床症状诊断十分困难,大部分患者需胆道探查才能确诊。本组有14例是术中确诊。但B超、ERCP、PTC、CT和MRI等检查可在术前协助诊断,尤其是B超见胆囊管、肝总管及门静脉“三管征”,对诊断帮助较大。本组有4例术前B超示“三管征”。

    2.3 治疗:本病治疗原则是切除病变胆囊、取净结石、修补瘘口及引流胆总管[2]。但由于胆囊管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反复发作的炎症,加上解剖变异,Calot三角往往粘连明显,组织增厚,解剖不清,分离困难,极易损伤胆管。因此我们采取胆囊大部分切除术,残余胆囊壁粘膜用电灼并涂以碘酊,然后缝合浆肌层,从胆囊颈插入导尿管造影以明确胆瘘的大小,根据瘘口大小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①如瘘口<1/4胆总管周径,则以2-0肠线直接缝合瘘口,修补口远端放置“T”管,切不可在瘘口处放置“T”管,否则易发生胆漏。本组用此法治疗5例,其中1例于瘘口处置“T”管引流,术后胆漏最终死于MSOF;②2/3>瘘口>1/4胆总管周径,均利用胆囊壁修补瘘口,远端置“T”管,但要注意胆囊壁血运及修补的针距,否则易引起胆漏。本组2例术后胆漏于术后2周及3周后自愈,均为残余胆囊壁血运不良引起;③瘘口>2/3胆总管周径者,我们均将胆管缺损处修剪后,胆管壁与空肠Rou x-Y吻合。本组治疗5例,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Csendes A.et al.Myiyzzi syndrome and cholecystobiliary fistul a∶A unifying classification.Br J surg,1989,76(11)∶1139

    2 邱辉忠,钟守先.胆内瘘25例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0,4∶293

    (1999年6月2日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