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医学》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502603
鼻窦曲霉菌病35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华西医学》 2000年第1期
     作者:卢叶 刘亚峰 郑芸

    单位:卢叶(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成都, 610041); 刘亚峰(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成都, 610041); 郑芸(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成都, 610041)

    关键词:鼻窦;曲霉菌病

    华西医学000178 摘 要:报告鼻窦曲霉菌病35例,其临床资料表明:鼻阻、涕中带身是本病主要症状,X线及CT扫描均显示窦腔软组织影,密度不均,可伴钙化灶,经手术及病理检查最后确诊,应注意与鼻窦慢性炎症、肿瘤相区别。治疗以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开放受累鼻窦腔为主要手段。本组35例均经手术治疗,随访0.5~3年无复发。

    分类号:R76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179(2000)01-0106-02
, 百拇医药
    Report of 35 Cases of Nasosinus Aspergillosis

    LU Ye LIU Ya-feng ZHENG Yun▲

    近年来,鼻窦霉菌病的报告逐渐增多,但由于本病其症状、体片、X线片表现与慢性鼻窦炎、鼻窦恶性肿瘤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仍时有误 诊。随着CT影象检查,鼻内窥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术后常规的病理学检查,对于本病的认识已有很大的提高。我科自1992年~1998年收治35例鼻窦曲霉菌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33~70岁,平均53.2岁,45岁以上占27例。干部19例,工人8例,医务人员6例,教师1例,农民1例。有糖尿病史患者1例,有恶性肿瘤史患者1例。
, 百拇医药
    1.2 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涕血20例,鼻阻7例,头部胀痛7例,面部麻木感1例,鼻出血3例,视力减退1例。病程15天~10年。检查:10 例有中鼻道或鼻底积脓,3例上颌窦压痛,4例中鼻甲肥大,2例上颌窦穿刺冲出豆渣样物。8例行鼻窦X线摄片检查均示病变窦腔昏暗,密度增高影,未见明确之钙化影。行鼻窦CT扫描27例,均示鼻窦内占位病变,其中密度不均,有钙化影12例;有窦壁骨质破坏5例:4例为上颌窦内外壁,1例为蝶窦外侧壁。

    1.3 治疗:本组35例均行手术治疗。15例行Caldwell-Luc手术,20例行鼻内窥镜手术。所有病变窦腔内均有大量黑色或棕褐色干酪样、豆渣样物。术中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或行下鼻道外侧壁开窗,开放筛窦;蝶窦病变需完全开放蝶窦前壁,彻底清除窦腔内病变组织,窦腔粘膜予保留,术中以3%H2O2冲洗 窦腔,术后病理均系曲霉菌病。

    1.4 结果:本组35例中,单纯上颌窦病变28例,上颌窦伴同侧筛窦病变2例,单纯筛窦病变4例,单纯蝶窦病变1例,其中属于非侵袭性病变30例,侵袭性病变5例。术后均定期行0.5%甲硝唑或3%H2O2冲洗窦腔,随防0.5~3年,除1例视力未能完全恢复外,其余症状均消失,无复发。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霉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其感染多受机体生理状态的影响,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患恶性肿瘤、消耗性疾病或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时,易诱发霉菌感染。此外,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抑制了机体一些正常菌群生长,从而使霉菌得以大量繁殖,形成菌群失调。在本组病例中97%为干部,医务人员,随着我国城镇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抗生素已成为居民的常备用药,因此,目前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与本病的逐渐增多有着密切关系。而鼻窦霉菌病以曲霉菌感染为最多见,本文35例全部为曲霉菌病。

    2.2 鼻窦霉菌病可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1〕两种,病理学即分别为粘膜型及粘膜外型。大多数病例属非侵袭性,病变仅限于鼻窦内,而侵袭性病变可侵润血管〔2〕及骨质,引起血管壁损伤,管腔栓塞,致骨质及周围组织坏死。此型病变破坏与恶性肿瘤局部病变相似。本组病例中,有5例有骨质破坏,其中4例为上颔窦内外壁,1例蝶窦霉菌病破坏视神经管骨壁,致视力明显减退。对于侵袭性霉菌病因其发展快、破坏性强,应尽早确诊行手术治疗。
, 百拇医药
    2.3 在鼻窦曲霉菌症中,以上颌窦病变最为多见,本组35例中有30例,占86.3%。上颌窦为鼻窦中最大的一组窦腔,其开口位置较高,窦口80%位于筛漏斗底[3],属于窦口鼻道复合体上的一部分,此区域结构复杂,长期慢性炎症可致钩突肥大,筛泡水肿、中甲肥大、上颌窦口狭窄、闭塞,引流不畅,窦腔粘膜渗出增加,为霉菌感染提供了良好条件。本组病例中有慢性鼻窦炎病史1年以上者18例,占51.4%。

    2.4 影象学检查在本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X线片示病变窦腔昏暗,可有密度不均影,与慢性鼻窦炎不易区分,但结合病史如涕中带血,应多考虑本病。CT扫描往往示窦腔内软组织占位病变,密度不均匀,可有不规则斑片状及点状钙化影(霉菌团块中金属离子与钙盐结合物)。此为本病的影像学特异性改变,也作为与一般炎症的鉴别要点之一。此外,病灶周边骨质硬化增厚也是非侵袭性霉菌病的重要特点。而如有虫蚀状骨质破坏,加之上述特征,应为侵袭性霉菌病。鼻内窥镜检查可在明视下观察及操作,局部无损伤,容易为病人所接受。对有涕血病史者应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了解鼻腔情况,区别鼻腔、鼻窦及鼻咽部其它病变,对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有重要作用。
, http://www.100md.com
    2.5 本病依据涕中带血、鼻阻或面部胀痛,窦腔穿刺冲出干酪样物,结合X线片、CT扫描的特异性改变以及鼻内窥镜检查不难诊断。但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常致误诊或漏诊。非侵袭性病变常误诊为炎症而接受抗生素治疗,这样非但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本组病例中有13例因本病而使用抗生素治疗,无一例能使症状得以改善。侵袭性病变误诊为恶性肿瘤而致手术范围扩大,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创伤。本病需根据病理组织检查,找到曲霉菌菌丝及孢子方可最后确诊。

    2.6 手术为目前本病最可靠的治疗方法,无论是传统的Caldwell-Luc手术,还是近年来广泛开展的经鼻内窥镜手术,其原则均为彻底清理病变组织,开放、扩大窦口,保持通畅引流,如为上颌窦病变需行下鼻道外侧壁开窗,建立良好的通气引流道,使曲霉菌的生长繁殖受到影响,以利病变恢复与术后冲洗 。至于选择何种术式,应根据病变部位、范围以及手术者对不同术式的操作熟练程度选择。对于绝大多数非侵袭性鼻窦霉菌病,均可行经鼻内窥镜下手术或Caldwell-Luc手术治疗,但对于少数破坏范围较广或侵及邻近器官如眶内的侵袭性霉菌病,仍需行鼻侧切开径路,甚至包括眶内容物剜除的全上颌骨切除术〔4〕,方能彻底清除病灶。
, http://www.100md.com
    对于非侵袭性霉菌病,较少采用全身抗霉菌药物治疗〔5〕,术后定期使用鼻内窥镜直视下清理鼻腔、鼻窦内伪膜、痂皮及囊泡,冲洗窦腔,保证窦口的通畅引流,以利气体交换,对于根治本病及防止复发有着重要作用。侵袭性霉菌病可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抗霉菌药物治疗。■

    作者简介:卢叶(进修生,成都新华人民医院 成都 610066)

    参考文献:

    [1] Stammberger H,Jaske.R,Beaufore F.Aspergillosis of the paranasal sinuses X-ray diagnosis,histopathology,and clinical aspects.Ann Otol Rhinol Laryngol,1984;93∶251.

    [2]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病理科:鼻窦霉菌病。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78;13∶47。

    [3] 许庚,李源:内窥镜鼻窦外科应用解剖学。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29∶311。

    [4] 邓毅,陈兆和,王健:侵袭性鼻窦真菌病。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1998;4(2)∶85。

    [5] 杨成章,汪吉宝,龚树生:非侵袭型鼻腔及鼻窦真菌病14例报告。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9(1)∶26。

    收稿日期:1999-02-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