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500008
局部破伤风4例
http://www.100md.com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丁小谋 邹宏恩

    单位:丁小谋(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陕西 西安 710038);邹宏恩(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陕西 西安 710038)

    关键词:破伤风;感染;治疗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000240 中图分类号:R 633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7-8622(2000)02-S12-01

    人体被破伤风杆菌感染后,只出现局部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而无全身性症状者称局部破伤风。我院近年来收治局部破伤风4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16~59岁。潜伏期9~23 d。外伤部位:手指2例,小腿1例,足趾1例。
, 百拇医药
    2例手指外伤者,刺激患指时手呈鹰爪状抽搐。小腿外伤1例,刺激患肢后,肢体呈屈膝样抽搐。足趾外伤1例,足趾呈跖屈状抽搐。除1例有低热外,其余体温脉搏均正常,神志清楚,无“苦笑”面容,颈项软,无角弓反张及四肢其他部位肌肉痉挛。

    典型病例:患者,男,59岁。因左小腿被拖拉机碾伤急诊入院。左小腿下段后侧约12 cm×18 cm皮肤及部分肌肉碾挫失活,胫神经及胫后动脉离断,胫腓骨呈粉碎性骨折。行急症手术,左跟骨牵引,肌注破伤风抗毒素3 000 U及抗生素。伤后第11天,创面尚未愈合出现左小腿屈膝样抽搐,0.5~1 min一次,刺激患肢后抽搐频率加快,2~3 min后逐渐减慢。诊断为局部破伤风。即予以破伤风抗毒素5万U静脉滴注,1万U于膝上10 cm处套封。伤口二次清创,3%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冲洗,保持引流通畅。以后每天用破伤风抗毒素1万U静脉滴注,持续5 d,青霉素400万U静脉滴注,2.d-1,安定10 mg肌肉注射,1/8 h。12 d后,抽搐症状完全消失。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局部破伤风是一种轻型破伤风,临床上容易忽视。其预后较佳,但亦须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有些局部破伤风可发展为全身性破伤风[1]

    2.2 局部破伤风诊断一般不难。如外伤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局部肢体阵发性抽搐,刺激可诱发抽搐或加快抽搐的频率,应怀疑有本病的可能。但对一些潜伏期长,外伤不明显,或外伤早已愈合者,易于误诊。须与下列疾病鉴别:①局部性癫痫:发作时出现某一范围内的肌肉抽搐,意识清醒。有癫痫病史,无外伤史。②癔病性肌阵挛:常表现为某一肌群协调的快速动作。如肢体抽动、面肌抽动、眨眼、摇头等。有癔病史,无外伤史。③其他原因引起的局部肌肉痉挛:合并有神经损伤者,刺激神经可引起局部肢体抽动;低血钙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出现手足抽搐、肌肉抽动;局部肌肉缺氧,酸性产物淤积时,易引起肌肉酸痛和抽搐。但根据病史、抽搐特点及辅助检查不难鉴别。

    2.3 局部破伤风一般采用局部和全身联合治疗。应用破伤风抗毒素的剂量,各家报道不一。王重九[2]通过对10例局部破伤风治疗对照观察,一组病人平均每人用量7万U,一组平均每人用量2.5万U,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本组开始1~2 d用3万~5万U静脉滴注,同时用0.5万~1万U作患肢(指趾)套封。以后每天1万~2万U静脉滴注,持续4~5日。青霉素能抑制破伤风杆菌,可大量应用。对有伤口者,须在麻醉下彻底清创,1∶1 000高锰酸钾或3%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冲洗,持续滴注引流,或敞开伤口,保持引流通畅。

    作者简介:丁小谋(1964—)男,本科,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段慧灵.外科感染[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8.

    [2]王重九.局部破伤风10例报告[J].中华外科杂志,1981,19(4):229.

    收稿日期:1999-11-04 修回:1999-12-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