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各类论文6
编号:10494012
人类心脏存在缺血预适应的迟发效应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论坛报》 2000年3月16日第26卷第10期 总第
     关键词:预适应迟发效应 心肌梗塞

     据J Am Coll Cardiol(1999,34∶1966)载 日本Noda等报告,急性心肌梗塞(AMI)前2~48小时内发作的心绞痛,可使梗后室壁运动受损减轻,这种保护作用随梗前心绞痛(PA)与AMI间隔时间延长而增大,提示预适应(preconditioning)迟发效应的存在。

    许多研究证实,人类心脏存在预适应效应,但多数研究没有排除侧支循环的作用。在运动试验中发现,预适应效应缩小心肌梗塞面积的作用在再灌注后很快出现,并在1~2小时内消失,这是经典预适应效应;这种作用在再灌注24~48小时后会重新出现,同时,预适应效应对心肌顿抑的作用在再灌注后12小时出现,这是预适应的迟发效应。在人类AMI研究中,尚未对预适应的经典与迟发效应概念进行过探讨。

    为确定在人类心脏PA是否具有不依赖侧支循环的预适应效应,以及是否存在预适应迟发效应,Noda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选择1995年8月至1997年6月间日本26个中心的首次AMI患者25例,其入选标准为:病变仅限于左前降支近端;无或仅有极差的侧支循环(0~1级);梗后2~6小时内行PTCA使病变血管再通;梗后4周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无再狭窄证据。患者分为两组:PA(+)组(11例)患者在AMI前2~48小时内发生第一次心绞痛;PA(-)组(14例)患者梗塞前无心绞痛发作。用血浆肌酸激酶(CK)峰值与最初72小时累积血浆CK值评估梗塞面积。根据急性期(冠脉再通后即刻)与慢性期(AMI后4周)的左室造影片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

    结果显示,PA(+)组与PA(-)组病人CK峰值与最初72小时累积血浆CK值分别为(22.1±9.2)U和(40.0±33.3)U(P=0.10)与(601±198)U和(774±459)U(P=0.26)。虽然PA(+)组的数值小于P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期PA(+)组与PA(-)组病人的LVEF分别为45.7%±9.7%和51.1%±8.9%,4周后两者分别为56.2%±10.1%和55.2%±10.2%。PA(+)组病人的LVEF明显改善(P<0.05),而PA(-)组病人无明显改变。四周后,PA(+)组病人RWMI的改善程度也较PA(-)组病人明显(分别为1.55±1.32和0.69±0.75,P<0.05)。PA(+)组病人LVEF与RWMI的改善程度和首次PA发作与AMI间相隔时间显著相关(r=0.633,P<0.05与r=0.646,P<0.05)。

    研究者认为,PA虽不能显著缩小AMI患者的梗塞面积,但能明显改善左室功能与室壁运动;并且在二者相隔2~48小时范围内,其改善程度和PA发作与AMI间相隔时间呈正相关,这种作用并不依赖于侧支循环,提示人类心脏存在预适应迟发效应。,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预适应迟发效应 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