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499500
牙源性腺样造釉细胞瘤25例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2000年第3期
     作者:吴俊培 余杨

    单位:吴俊培(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210008); 余杨(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210008)

    关键词:

    牙源性腺样造釉细胞瘤25例 我院自1975年至1990年收治牙源性腺样造釉细胞瘤25例,占同期收治的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4.61%(25/542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中,男性9例,女性16例,男女比例为1∶1.8。年龄最小15岁,最大20岁,平均年龄17岁。病程均在3个月左右。发生于上颌骨18例,下颌骨7例,病变均位于尖牙及前磨牙区的根尖部,其中含牙12例。肿瘤呈实质性3例,呈囊性8例。体症以相应部位的颌骨无痛性膨隆、甚至面部畸形等表现为主。本组25例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随访6年,24例无复发,治愈率达96%。

    讨论

    一、肿瘤组织学起源

    牙源性腺样造釉细胞瘤又名牙源性腺样瘤,其主要来源于牙源性囊肿衬里上皮或未萌出的缩余釉上皮。195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牙源性肿瘤组织分类中正式采用此名称。它与颌骨造釉细胞瘤有明显的不同。

    二、组织病理学特征

    本肿瘤以囊性病变为主,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相隔,腔内含有草绿色胶冻样液体。临床实体型不多见,本组有3例,占12%。镜下,主要由上皮细胞构成,增生的细胞可形成结节状实性细胞巢、腺管状结构、多边形嗜伊红鳞状细胞组成的小结节、梁状或筛状结构。

    三、临床症状与治疗

    初发时无任何自觉症状,肿瘤呈缓慢生长,但随着病程延长,可有以下表现:颌骨膨隆,相应部位软组织隆起,但很少发生弥漫性感染或疼痛。本肿瘤上下颌骨均可发生,但以下颌骨尖牙区或第一磨牙区多见。颌骨X线片显示往往为单囊性改变,含牙多为额外牙或尖牙牙胚。造釉细胞瘤与本瘤不同,虽上下颌骨均可发生,但以下颌骨多见,好发于下颌角、升支部,含牙多为第三磨牙,骨质改变较显著,易发生感染,根尖吸收严重,生物学行为有侵袭性,甚至可以癌变。

    四、治疗与预后

    本瘤有完整包膜,彻底手术,预后满意,不需截骨或采取其它方法治疗。作者认为本肿瘤属颌骨良性病变,与造釉细胞瘤不同,后者文献报告手术后复发率为50%~6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