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创伤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503460
毫米波电磁辐射促进损伤脊髓修复的实验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创伤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刘宏亮 尹清 侯岷 吴宗耀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康复科 400038 重庆

    关键词:

    中华创伤杂志000327 应用毫米波电磁辐射治疗大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通过组织学及神经电生理研究,探讨毫米波促进损伤脊髓修复的作用及特征。

    材料与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30只,体重(220±25) g,以质量浓度为30 g/L的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25 mg/kg),手术显露L1节段,改良Allen法致脊髓中度损伤(致伤势能5 g×10 cm)。毫米波治疗系统由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研制,波长为4.9,7.1,8.9 mm,辐射喇叭口为圆形,面积为2 cm2。采用非调制连续波,输出功率密度为7 mW/cm2。动物致伤后24 h开始治疗,30 min/次,2次/d,共治疗20 d。伤后30 d采用 Nicolet-Viking Ⅳ肌电图-诱发电位记录仪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乙醚吸入法麻醉大鼠,暴露脑硬膜(矢状缝与冠状缝交点外2 mm、后2 mm处),同时暴露对侧坐骨神经。CSEP在坐骨神经处以双银丝勾状电极刺激,在头颅硬膜外以银球电极记录,以频率2 Hz、0.2 ms方波刺激,刺激强度为30~70 mA,记录平均叠加100~200次。MEP在头颅硬膜外刺激,坐骨神经处记录。以1 ms方波,单次、单个频率刺激,强度为30~100 mA,刺激与记录同步,未叠加。电生理检查后,以质量浓度为40 g/L的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损伤段及其头尾各1个节段脊髓,行HE、嗜银、尼氏染色,以标记的链激酶卵白素生物素(LSAB)免疫组化法观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实验分组:正常组,损伤对照组,4.9 mm-7 mW/cm2组,7.1 mm-7 mW/cm2组,8.9-7 mW/cm2组。每组6只大鼠。
, 百拇医药
    结果 组织学观察:损伤组神经元胞核结构模糊,神经元数量较少、分布不均,神经纤维较少、结构模糊,轴索减少,神经元周围胶质细胞明显增生,脊髓灰白质界限不清。7.1-7 mW/cm2组神经元胞体形态趋于正常,神经元、神经纤维较对照组多,结构保存良好,胶质细胞增生较对照组少,灰白质界限清。其他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GFAP免疫组化染色:对照组呈反应性增强;7.1 mm-7 mW/cm2组染色较正常组显著增强,但较对照组弱。神经电生理观察:7.1 mm-7 mW/cm2组CSEP潜伏期较其他组(含对照组)显著缩短,而各组间MEP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

    讨论 毫米波疗法是近10年得到迅速发展的较新的物理治疗技术,其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较少,尚未见对损伤脊髓作用的研究报道。本研究的组织学及神经电生理观察表明,7.1 mm-7 mW/cm2毫米波电磁辐射能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哺乳类动物的脊髓具有可塑性,脊髓神经细胞在适宜的微环境下能发生轴索再生和突触重建。GFAP是反应性胶质细胞的重要分子标记,反应性胶质增生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修复反应。中枢神经受损后,胶质反应在10~14 d最为显著,其后逐渐减弱。神经电生理检查7.1 mm-7 mW/cm2组CSEP潜伏期较其他组(含损伤组)有显著缩短,而各组间MEP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这是因为用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重力直接撞击损伤主要在脊髓背侧,而CSEP沿脊髓后索和后外侧索传导,而MEP沿前索和前外侧索传导。

    在波长4.9,7.1,8.9 mm毫米波系统内,仅7.1 mm的毫米波具有促进损伤脊髓修复的作用,说明毫米波效应具有频率特异性。目前,尚无能够解释频率特异性的确切理论。

    收稿日期:1999-07-2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