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哲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503414
伦理目标是医药卫生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佟子林 荆玉强

    单位:佟子林(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荆玉强(哈尔滨市职业病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关键词:

    医学与哲学000310中图分类号:R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0)03-0029-02

    医药卫生改革,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所异常关心并苦苦求索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在走向成功的艰难历程中,不乏失败和徘徊。究其原因不仅是日益激烈并国际化了的市场对医药产业的开发,不仅是竞争中日益全球老龄化了的人群对生命健康环境条件的更高追求;不仅是高新科技武装下的医疗新技术不断涌现及广泛使用所带来的新问题;不仅是慢性病、多发病、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在竞争化、市场化、开放化环境下“染上”的复杂的新病因病机,而主要是改革的伦理原则时隐时现的被忽视,改革的伦理目标没有被果断地锁定。然而,这正是医药卫生改革成功的出发点和唯一归宿。
, 百拇医药
    1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了医药卫生社会化程度并为其匡定了伦理大环境

    1.1 医学高度社会化要求医学伦理价值实现多元的统一

    医学高度社会化带来了医学道德价值的多元化。以往,医学关系主要是私人交往关系,社会含义不明显。医院出现以后,再加上现代医学教育的问世和医疗卫生服务成为社会性行业,如今的医学关系越来越显示出社会内涵,越来越为社会公众所关注。这样,医学道德价值、维护社会整体健康利益的社会价值,都开始凸现出来,形成了价值多元化复杂情况。目前,从临床实践上看,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器官移植医学、计划生育医学、传染病学、人体实验等领域。遇到这些情况,医务人员不仅要向患者个人健康利益负责,还要向社会整体健康利益负责,也要向医学发展负责。

    1.2 医学高度社会化,要求合理分配卫生资源

    医药卫生资源是指医疗卫生部门实际拥有可以进行分配的服务于人民健康的物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医药卫生资源的分配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即宏观分配和微观分配。宏观分配的主体是各级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实体单位,分配的主要内容是财力资源即卫生保健基金,还有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安排,以及各档次仪器设备的配置等等。微观分配的主体是医务人员,分配的内容是他们手中掌握的医学服务手段。即:在必须有所取舍时,这种手段应该给谁用,应该优先给谁用。
, 百拇医药
    1.3 医学高度社会化要求更新医学和健康观念并对其负责

    医学高度社会化还向社会提出了更新医学和健康观念的问题。例如:试管婴儿、医疗美容等技术服务算不算诊治疾病的医学服务,现代医德是否应该涉及健康所涉及的一切领域。事实是高度社会化了的医学实践已经大大拓宽了和提高了人们的健康需求,更新了人们的医学和健康观念,形成了大医学观、大健康观、大医德观的雏形。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学已成为人类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医药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者要适应这种方式和需要为人类的健康负责。

    2 医药卫生改革的实质是全面提高医学伦理素质

    2.1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型对社会医学伦理素质的依赖

    新的医学模式无疑是人类在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上迈出了一大步,是现代医学科学进步的质的飞跃。然而这种医学技术整体上的进步将会依赖于医学伦理学的进步和医务人员伦理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不仅要治疗病人躯体上的病,而且还要解除病人精神上的痛苦,全面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不仅要学会运用药物、手术等治疗手段医治病人的疾病,而且应更加检点自己的言行,并通过自己的言语行动使病人得到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尽快恢复健康。而要做到这些,医务人员就必须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医德,并用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协调医务人员同病人的关系。因此,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从有利于病人身心康复出发,医务人员乃至医药卫生机构必须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医学伦理道德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化。
, http://www.100md.com
    2.2 现代医学新技术对社会医学伦理素质的依赖

    高新技术应用于医学,使许多过去难以想象的医学难题得以解决,如人类的繁衍技术、器官移植技术。这些新技术挑战于人类自身生产与生存的方式的同时是对传统的伦理观念、思想和文化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人类的社会属性告诉我们,在科学技术与伦理观念发生尖锐矛盾时,没有社会伦理观念的进步或变革,就不能有新技术的承认和推广。正因为如此,旨在补充和完善生命神圣论的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等新伦理学理论应运而生,用此来论证、支持和规范医学新技术的应用而引起的社会关系问题。可见,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依赖于医学伦理科学的进步和全社会伦理素质的提高。

    3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要求医药卫生改革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效益与公平,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基本伦理原则

    3.1 要在全社会树立“大卫生观”
, 百拇医药
    现在我们看到,随着医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实践领域大大扩展,其目的已从注重对疾病和死亡的对抗逐步转变为全面关注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医学不再仅仅是少数人专有的活动,而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衡量医学水准的主要尺度不仅是以手术刀和特效药为标志的技术指标,也看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促进健康的手段是否齐备和高超。因而,必须从观念到机制实行一系列转变。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宏观环境和变化,从国情国力条件和卫生行业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总体思路和规划,综合协调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卫生执法与监督等方面,逐步建立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机制。

    3.2 努力并实现在卫生资源分配上效益与公平的统一

    掌握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医药卫生服务的供求规律,区分并适应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卫生需求,及时调整卫生服务行业的规模与结构,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益。在调解供求关系时,要优先保证基本卫生需求,体现社会公平;在此基础上,开展多层次的卫生服务,适应群众卫生需求的多样性。
, 百拇医药
    3.3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卫生投入和补偿机制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这一基本属性要求各级政府把卫生事业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保证必要的投入,优先安排高效益的公共卫生工作,提供基本卫生服务,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要区别情况给予补助,以体现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政府的福利政策。各类卫生机构和广大卫生人员应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4 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医药卫生改革提出了现实的伦理目标体系

    4.1 解决医药卫生工作及改革实践提出的医学伦理理论与实践问题

    应突出“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的方针,着重解决医疗服务质次价高,新的看病难问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伦理方向,制定伦理标准,营造伦理道德舆论环境,全面构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体系。
, http://www.100md.com
    4.2 医药卫生服务格局的转变要求实现医学伦理观念和医德规范的更新

    卫生改革事业的进程已经使原有的医药卫生服务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医德关系。这些变化驱动着医学伦理观念的更新,同时它们又共同孕育着医德规范的嬗变、医药卫生改革,就是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新的医德规范,并将之确定为管理目标,纳入管理程序加以实现。

    4.3 医药服务管理体系改革要求建立正当竞争机制

    引进和形成竞争机制势在必行。目前亟需按照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目的和医学服务固有的性质。创立一套有利于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推进医学进步、体现社会公平的竞争机制,注重发展社区医疗和全科医学,推行医疗保险与医疗合作制度,完善卫生服务的价格管理,出台相应的医德规范,就是当前建立竞争秩序的先期工程。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复杂的医学利益关系要求发展和完善医德义利观

    我们医德义利观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在把医务人员的医德义务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充分肯定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的正当功利及其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卫生事业发展的活力;医务人员取得功利必须受到医德制约,但医德制约不是一般地否定和抹煞功利意识,而是升华和完善它。

    作者简介:佟子林(1951~),男,满族,哈尔滨市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社科部主任、副教授。

    收稿日期:1999-11-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