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476257
天津发现罕见巨型“怪肉”可能是“太岁”
http://www.100md.com 2000年4月5日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4月3日 15:44 扬子晚报

    天津电:日前,在天津市一居民家中发现罕见巨型“怪肉”,引起许多群众与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这一“怪肉”呈巨型牛肝状、表面褐色上尖下大,长约60多厘米,宽约30多厘米,重约20多公斤,富有弹性、韧性,有点像牛筋儿,切下的切片有点像猪耳朵肉。经现场人员浸水品尝,没有特殊味道,但是经火烘烤有很浓的海腥味。用手指刮破其外表皮,里面呈红血色。

    据主人李长江介绍,这一“怪肉”是他父亲1993年在老家内蒙古山地里干活时发现的。经过几年的存放,发现“ 怪肉”“长”大、“长”重了,由10多公斤变成20多公斤。今年年初,他把“怪肉”从老家带回天津。

    新报讯:“怪肉”到底是何物?近来有关专家查阅古籍,发现它与传说中的“太岁”相似。

    据了解,“太岁”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名。古籍中的“太岁”就是“视肉”、“肉芫”,与在本市发现的“怪肉”极为相似。在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中,就有对“肉芫”的记载:“聚肉有眼而无胃,与彼马勒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晋代著名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这样解释:“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

    唐代著名学者虞世南的《北堂书抄》中也有一条关于“土肉”的记载,他的史料转录于《临海异物志》,文中说:“ 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堪炙食。”

    到了明代,名医李时珍综合了前人的著述,在《本草纲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类,称其为“本经上品 ”,并将芫分为五类,其中对“肉芫”是这样描述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同时,《本草纲目》“芫”类条目中还列举了几部以“芫”为主的药方,说明“芫”类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疗效,其共同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记者张万福,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