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496185
烧伤疤痕下的起搏器安置二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9年第4期
     田明 李红艳

     关键词:烧伤疤痕 搏器安置

     例1男性,65岁。1978年因钢水外溢致颈、胸、腹部85%Ⅱ~Ⅲ度烧伤,经治疗好转。1997年5月因晕厥两次入院。查体:体形消瘦,颈、胸、腹部均可见大片的烧伤疤痕,弹性差。心率45 bpm,律齐,无杂音。经心电图及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诊断为病窦综合征,于1997年5月21日在局麻下埋植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因右侧锁骨下区烧伤疤痕较对侧软,故选右侧锁骨区碘酒、酒精消毒后,利多卡因右锁骨中点下局麻,与锁骨平行切开约9 cm,钝性分离至胸大肌筋膜处,见疤痕组织薄及出血少,钝性分离出9 cm×8 cm的起搏器囊袋,用立止血纱布止血。采用18号穿刺针穿刺右锁骨下静脉一次成功。Seldinger法放入心室及心房电极,测试参数合格后,将BIOTRONIK physios 01型DDD起搏器与电极相连放入起搏器囊袋。对合切口,见紧张度尚好,逐层缝合。术后严格限制右上肢活动,术后第3及7天换药见切口愈合较好。随后右上肢开始正常活动,但第二天切口处皮肤颜色变黑,并出现黑色血泡。遂立即停止右上肢活动,清除血泡;静脉输注氨基酸、前列腺素E1;每天换药。3天后切口皮肤颜色转红,血泡结痂,右上肢活动逐渐正常。术后12~15天分次拆线出院。1个月后随访,切口愈合良好,右上肢活动自如。
, http://www.100md.com
    例2男性,60岁。1990年因石油天然气爆炸造成面、颈、胸、四肢80%Ⅱ~Ⅲ度烧伤,遗留大量疤痕组织,1997年10月因头晕、胸闷三个月入院。查体:面、颈及胸部、四肢均可见大面积烧伤疤痕。心率50 bpm,律齐,无杂音。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缓,食管心房调搏检查SNRT 2 100 ms,诊断为病窦综合征。于1997年9月10日利多卡因局麻下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术。选择右锁骨下疤痕处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形成9 cm×9 cm的起搏器囊袋,立止血沙布填塞止血。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放入2根电极,到达心室及心房后,与起搏器相连放入囊袋内,采用减张缝合法缝合切口。术后予以氨基酸营养支持,限制右上肢活动。7天后切口愈合良好,右上肢开始逐渐活动。12~15天切口完全愈合,分次折线出院。观察3个月,起搏器工作正常,囊袋处皮肤无异常、右上肢活动好。

    讨论 烧伤疤痕多为增生性疤痕,厚而硬,表面覆盖萎缩性上皮,疤痕内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扩张的毛细血管、炎细胞浸润或肌纤维细胞,一般持续6个月~2年或更久。此后毛细血管减少,疤痕渐趋柔软而稍平坦。本文2例均为工业烧伤,烧伤面积在80%以上,疤痕组织广泛,在烧伤后6~10年合并病窦综合征需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可供选择的起搏器囊袋部位均为烧伤疤痕覆盖。由于烧伤疤痕面积大、紧张度高、皮下组织甚少,按照常规埋植起搏器势必造成囊袋压力过大而切口愈合困难,甚至造成术后皮肤溃疡、坏死及起搏器外露。例1起搏器囊袋虽然足以容纳起搏器,但由于上肢活动的牵拉,使囊袋压力上升,影响其血供和静脉回流而出现坏死征象。因此囊袋应较起搏器体积大1/2以减轻囊袋压力。宜直接在囊袋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以减少穿刺口。手术操作严格认真,囊袋切口采用非张力线切口,闭合时无死腔,对合张力较小,术后加强营养,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减少上肢活动及分次折线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伤口愈合。

    作者单位:新疆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内二科(克拉玛依 83400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