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宁夏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498202
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65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
     作者:曹志新 曹文华 孙向平 张林 秦治武

    单位:(宁夏永宁县医院外科,永宁 750100)

    关键词:骨折;肘;正畸学;矫正

    宁夏医学院学报000519 摘要:为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发生。采用手法复位,伸直型屈肘90°,屈曲型伸肘位130°,均前臂旋后位90°。石膏托固定,先从上臂外侧→肘内侧→前臂尺侧→前壁掌侧→腕。共治疗165例。经6个月~2年随访,肘关节功能正常者158例,占95.7%,轻度肘内翻6例占3.7%,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1例占0.6%。认为应用该方法,复位容易,固定牢靠,观察方便。可预防肘内翻、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中图分类号:R681.7 文献标识码:B
, 百拇医药
    文章编号:1005-8486(2000)05-0351-02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主要原因是该部位骨质相对薄弱,多数为失跌时手掌触地,肱骨下端受到向上传的间接暴力所致,故名为伸直型髁上骨折,少数为屈肘着地所致,故名为屈曲型。据天津总医院骨科报道骨折占小儿肘部骨折的50%~60%,其中约有72.4%发生于10岁以下的小儿。骨折后经及时正确的治疗效果均好。但是由于常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及肘部畸型,故属于较严重的一种损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我院自1984年1月~1995年1月共治疗223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除59例住院手术治疗外,其余165例均在门诊行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该组165例患儿,其中男105例,女60例;左侧71例,右侧94例;年龄1~5岁25例,5~10岁93例,10~13岁47例。骨折情况:开放性骨折(皮肤伤口在0.5cm以下者)23例,闭合性骨折142例。骨折性质:伸直型骨折141例(尺偏62例,挠偏79例),屈曲型11例(尺偏4例,挠偏7例),裂纹骨折13例。致伤原因:多数为摔跌伤,手掌或肘首先触地。来院就诊时间:伤后0.5h~24h者占81%,最晚的是3d后。临床表现:肘部肿痛,活动受限,39例皮肤有水泡,挠动脉搏动较弱,经复位固定后该动脉搏动恢复正常。
, 百拇医药
    1.2 诊断:本组病人均有外伤史,肘部肿胀、痛、活动受限,大部分均有外观畸型,X线拍片可明确诊断,并能确定骨折的性质,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2 治疗方法

    对伸直型或屈曲型皮肤有0.5cm以下的开放性骨折者经严格的无菌清创术后均闭合复位,X光透视满意后,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具体操作如下:

    2.1 本文对66例没有明显移位的肱骨髁上青枝型骨折采用颈腕三角巾或应用肘部石膏后托悬吊2周后,取除石膏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该类病阅X光片时要注意肱骨下端有25°前倾角,前倾角增大或缩小均提示远端骨折片有向前或向后的移位。本组有2例前倾角大于40°,经用拇指将远端向后推恢复正常,用伸直位石膏固定。

    2.2 对严重的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可根据患儿能否配合治疗选用合适的麻醉,不能协作的儿童,采用氯安酮分离麻醉,或臂丛阻滞麻醉下进行复位。
, http://www.100md.com
    伸直型[1]:复位时前臂中立位,两助手伸肘拔伸牵引,首先矫正尺偏或挠偏移位,在持续牵引的同时,术者以一手四指环握近端骨折且用拇指顶远端骨折,四指用力向下压骨折近端,拇指向前上方推远端骨折片,持续牵引屈肘,经X线透视后见复位满意,用前臂石膏托将患肢固定于屈肘90°,本组有88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后良好。如肘部肿胀不明显复位后可用超关节小夹板加纸压垫屈肘90°固定,疗效满意,其中有6例因未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而出现肿胀加重,皮肤起水泡,但骨折端对位良好。外固定2~3周后,进行功能锻炼。

    屈曲型:本组11例,有6例整复前挠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复位后动脉搏动恢复良好(考虑因骨折端刺激压迫挠动脉引起血管痉挛)。牵引同前:复位方法均与伸直型相反,复位后固定患肢于伸肘位130° 2~3周。

    3 结果

    本组肱骨踝上骨折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均向患者家属讲清,要注意患肢末梢皮肤颜色、肿胀、温度及疼痛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来院复查。复查时调整固定物的松紧度,如石膏松软要更换石膏托。本组165例经随访6个月~2年肘关节功能正常者154例占93.3%,有4例占2.4%患儿固定3d后肘部肿胀严重,出现水泡,挠动脉搏动减弱,入院后行鹰嘴牵引3周好转后出院。肘内翻6例占3.7%无明显外观畸型及功能障碍未做任何处理,1例占0.6%因出现Volkmann氏缺血性肌挛缩,转外院治疗。
, 百拇医药
    4 讨论

    4.1 对肱骨踝上骨折在整复过程中一定要明确骨折的性质(伸直型或屈曲型,尺偏或挠偏),复位时避免粗暴及反复多次,以免增加血管、神经的损伤,注意纠正尺偏,固定时屈曲型骨折伸直位固定,伸直型骨折屈曲位固定。

    4.2 固定后的护理及观察

    复位固定后的24h,一定要抬高患肢,注意手指的血循环,温度、肿胀、疼痛、麻木,一旦血循环障碍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Volkmann肌挛缩,对此种情况一定耐心反复给家属讲明,一般应留院观察24h,及时调整固定物的松紧度。

    4.3 本组有23例属开放性骨折,伤口均在0.5~1cm之间,经严格的无菌清创缝合术后,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术后抗炎治疗均未见伤口感染。如伤口太长,软组织肿胀明显,污染严重,要住院牵引治疗。

, 百拇医药     4.4 并发症的防治[2]

    尽管肱骨踝上骨折易于手法复位,固定治疗较简便易行,但不稳定,如治疗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Volkmann肌挛缩、肘内翻畸型等。有1例患儿因距医院近,伤后半小时来院,肘部无明显肿胀,复位后石膏托固定,当晚患肢肿痛且逐渐加重,第4d才来院,发现患肢高度肿胀,伸指时痛加重,挠动脉搏动消失,皮肤温度低,浅感觉明显减弱,当即诊断为缺血性肌挛缩,住院牵引治疗,后转外院手术治疗。

    4.5 肘内翻的防范

    本组发生肘内翻6例占3.7%,其内翻角在15°~25°之间,多发生在伤后15d~6月,年龄越小畸型发生的时间越早。

    4.5.1 复位时应变尺偏型为挠偏型;整复手法,在牵引时使骨折处挠侧张开下复位,将骨折远端推向挠侧,使挠侧嵌插。

    4.5.2 固定时石膏托固定因从上臂外侧→肘内侧→前臂尺侧→前臂掌侧→腕,保持骨折远端向挠侧挤压,前臂旋后位。

    参考文献:

    [1] 高启详,陈敦风,王 伟,等.非手术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9,20(6):356-357

    [2] 舒良军.中西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31例[J].中国骨伤,1997,10(4):33-34

    收稿日期:2000-02-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