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宁夏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498198
有缺血预处理现象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http://www.100md.com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
     作者:马军羽 马静 张明理

    单位:(宁夏灵武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灵武 751400)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缺血预处理;临床特点

    宁夏医学院学报000525 摘要: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前24h内有缺血预处理(IP)现象患者的临床特点,对144例急性Q波心肌梗死病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根据心肌梗死前有无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分为两组:A组(IP组)45例,发病前24h内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B组:99例,发病前24h内无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结果。A组糖尿病的合并率低,胸痛的发生率高,多为下后壁梗死,心肌梗死面积、CK峰值、血糖水平、血总胆固醇水平、严重心衰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显示有IP现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小,血糖及血脂代谢紊乱轻,近期预后好,死亡率低。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 百拇医药
    文章编号:1005-8486(2000)05-0358-02

    一次或几次短暂的心肌缺血对随后发生的持续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本文回顾分析了1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人,探讨有IP现象的AMI的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分组 均为1992年1月~1999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Q波心肌梗死病人,共144例,其中男106例,女38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62.01±9.55岁,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均有典型的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谱演变。根据梗死前24h内有无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分成两组,A组:(IP组)45例,24h内有至少一次的心绞痛发作,其中男3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38±8.26岁;B组:(对照组)99例,24h内无明确的心绞痛发作,24h之外有典型心绞痛发作者,亦归入此组,其中男72例,女27例,平均年龄62.29±10.11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上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法,部分患者采用静脉溶栓疗法。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心肌梗死根据主要累及部位分为前壁和下后壁。心肌梗死的面积计算[1],采用ST段抬高最明显的一份心电图,按下列公式计算:前壁MI面积(%)=3[1.5(ST升高导联数)-0.4];下壁MI面积(%)=3[0.6(∑ST升高mmⅡ、Ⅲ、avF)+2.0]+3[1.5(非下壁ST升高导联数)-0.4]。血清心肌酶于患者入院时及每天测定,血糖于第2d晨空腹测定,血脂于正常饮食3d后晨空腹测定。严重心衰指Killip分级Ⅲ级及以上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指Lown分级4级以上者。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病史及临床特点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病史及临床特点比较
, 百拇医药
    A组(n=45)

    B组(n=99)

    n

    %

    n

    %

    既往史

    高血压

    14

    31.11

    28

    28.28

    脑卒中
, http://www.100md.com
    1

    2.22

    4

    4.04

    糖尿病

    2

    4.44*

    19

    19.19

    胸痛

    41

    91.11*

    76
, 百拇医药
    76.76

    部位

    前壁

    22

    48.89*

    69

    69.70

    下后壁

    23

    51.11*

    30

    30.30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 http://www.100md.com
    5

    11.11**

    27

    27.27

    Ⅱ°~Ⅲ°AVB

    6

    13.33

    10

    10.10

    严重心衰

    5

    11.11**

, http://www.100md.com     39

    39.39

    心源性休克

    1

    2.22

    11

    11.11

    住院病死率

    3

    6.66*

    20

    20.20

    两组比较:*P<0.05,**P<0.01
, http://www.100md.com
    2.2 两组检测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检测指标比较

    A组(n=45)

    B组(n=99)

    面积(%)

    18.82±8.37**

    25.20±8.13

    CK峰值(U/L)

    1064.78±703.00**

    1725.21±1103.48

    空腹血糖(mmol/L)
, 百拇医药
    6.58±2.57**

    7.97±3.48

    总胆固醇(mmol/L)

    4.17±1.10*

    4.66±1.48

    甘油三脂(mmol/L)

    1.49±0.641.35±0.69

    两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自从Murry[2]等第1次提出“缺血预处理”的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几年的动物实验证明:多次短时间的缺血发作,能提高心肌对以后长时间缺血状态的适应,延迟缺血所造成的致命性细胞损伤,故对缺血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Ovizi[3]等认为临床上心肌梗死前多次发作不稳定心绞痛可使缺血心肌处于预处理状态。本文资料表明:IP组与无IP组比较,梗死范围小,CK峰值低,多为下后壁梗死,各种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低,预后较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充分证实了缺血预处理现象确有保护心肌、改善预后的作用。本文资料还显示:IP组血糖水平、血总胆固醇水平低,而无IP组,既往史中糖尿病的合并率高,血糖水平高,剧烈胸痛的发生率低(P<0.05),与报道一致[4],与心脏植物神经衰变对疼痛敏感性降低,痛阈增高有关。肥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常并存,称为“X综合征”,其共同的发病基础为胰岛素抵抗,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重要的危险因素。
, http://www.100md.com
    IP的临床意义在于:(1)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反复缺血可以保护心肌,IP的有效时限十分重要。动物试验已证明,不同种属的心肌保护作用时限不同,有观点认为人类IP后2~3h心肌保护作用即消失,本文资料显示:24h内这种保护作用仍然存在。(2)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室颤阈。我们发现:IP组,不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减少,也明显减少了早期缺血引起的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有关文献一致[5]。(3)维持梗死后的心脏功能。IP组,严重心衰的发生率为11.11%,而无IP组为33.39%(P<0.01),因为缺血预处理不仅可以延缓心肌细胞的坏死,亦可代偿性形成丰富的侧支循环,增加局部血供。目前IP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通过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以及与细胞膜及细胞内有关的通道及酶而发挥作用[6]。IP的心肌保护作用,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庄义浩,吴晔良.应用心电图记分法评价心肌梗死T波早期倒置的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8,14:289
, http://www.100md.com
    [2] Murry CE,Jernings RB,Reimer KA.Preconditioning with ischemia,a delay of lethal cell injury inischemic cyocardium[J].Circulation,1986,74:1124

    [3] Ovizi M,Kloner RA,Hale SL.Coronary cyclic flow variations″preconditions″ischemic myocardium[J].Circulation,1992,85:779

    [4] 廖志红,余斌杰.伴有糖代谢紊乱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267

    [5] 吴 伟,于 波,解 辉.缺血预适应现象对心肌梗塞临床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466

    [6] 陈莹莹,鲁巍峰,夏 强.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7,18:271

    收稿日期:2000-02-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