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496875
雷公藤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0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0年第6期
     作者:毕可波

    单位:山东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内一科 威海 264400

    关键词: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000638 雷公藤是卫矛科属植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对变态反应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肯定,但过量内服未经加工的雷公藤根茎和嫩芽,可引起中毒和肾损害,甚至肾功能衰竭。近年来,急性雷公藤中毒报道不少,但由此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单独报道少,肾活检的病例更少,现将我院1980年至1997年所收治的临床资料较完整的20例分析如下(其中2例做了肾活检)。

    临床资料

    诊断 所有病人均具有如下3条:①有服中毒剂量的雷公藤病史。②病人以往无肾脏病史而服雷公藤后出现少尿或无尿、浮肿和血尿等表现,其中10例少尿型病人均经扩容后利尿排除了肾前性少尿。③多次查尿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颗粒管型,查BUN,Cr升高。
, 百拇医药
    一般资料 20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4.2±s6a(16~64),一次大量内服引起中毒16例,多次累积中毒4例。

    临床表现 所有病人均在服雷公藤后3h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次日逐渐出现肾损害症状,其中少尿6例,无尿2例,肉眼血尿5例。面部或下肢浮肿7例,烦躁、神志恍惚5例。从服药到肾损害时间不一,最短1d,最长22d(其中1d 4例,2d 3例,4~6d 5例,10d以上8例)平均5.8d。20例中少尿型11例,合并休克6例(其中少尿型4例,非少尿型2例),6例有肾区叩痛,4例出现高血压,2例出现室性早搏。

    实验室检查 尿检均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和颗粒管型、BUN、Cr明显升高,均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全部病人低血钠症、高钾血症者6例,低钾血症8例,低血氯9例,低血钙5例。

    病理 20例中2例做了肾活检,病理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及肾间质炎细胞浸润。
, 百拇医药
    治疗与转归 14例入院时洗胃,6例就诊时超过20h而未洗胃,入院后全部病人均经扩容、利尿和能量合剂治疗,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有休克的抗休克,有透析指征者行血液透析、血液滤过,20例中治愈好转15例,其中非少尿型7例,少尿型8例,其中少尿期最短2d,最长7d,死亡6例,其中4例合并休克,且均为未洗胃者。

    讨论:雷公藤中毒时,急性肾脏损害的发生率较高。黄煌报告31例其中23例出现肾损害,占74%,13例发生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在我院收治的病例中,急性肾功能衰竭占44%。一般认为,从服雷公藤到出现肾损害的时间在4d内,过渡到第5天后肾功能恢复较好,本组出现尿常规异常和无尿者最短1d,最长22d,发生肾衰的迟早与雷公藤的量和洗胃是否及时彻底有关,服药量大,未经洗胃或洗胃过迟者,肾衰出现早,反之出现晚,对于中毒症状消失的病人仍应反复检查肾功能,以便及时防治延期的肾损害。

    20例中毒病人中有4例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每天以干雷公藤15g煎服,连服6d后出现中毒。
, 百拇医药
    雷公藤导致肾损害机理可能是药物对肾脏的直接毒性作用和肾缺血。肾缺血的原因有:①中毒时腹泻、恶心、呕吐使消化液丢失,有效血容量下降,肾血流量减少。②雷公藤扩张周围小动脉血压下降。肾血流量减少,雷公藤的直接毒性作用和肾缺血均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我院做了2例肾活检均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亦支持这一点。本组急性肾衰的11例少尿型病人中,7例无休克提示这7例中少尿的主要原因不是肾缺血,而是雷公藤对肾脏的直接损害作用,而6例死亡病人中4例合并休克。有休克者的死亡率(20%),明显高于无休克者(10%)(P<0.05),从另一侧面提示休克所致的肾缺血加重雷公藤对肾的毒性。

    雷公藤中毒无特效治疗,早期彻底洗胃是最重要的抢救措施之一,本文死亡6例中,4例未洗胃,若不能洗胃,及早行血液净化治疗也是重要手段,近两年来我院收治3例中毒病人及早进行了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治疗,均获得成功。

    本文的不足之处是肾活检的病例太少。

    收稿日期:1999-02-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