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502618
各型大鼠肌纤维在离心运动时肌肉损伤中的变化
http://www.100md.com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8期
     王作军 郭建生

    摘 要 目的: 考察各型肌纤维在离心运动时肌肉损伤中的变化. 方法: 未经训练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与离心运动组. 离心运动组大鼠在-22°倾角的跑台上以14 m/min的速度完成90 min运动. 运动后即刻取两组大鼠肱三头肌内侧头进行连续冰冻切片,然后给予HE, ARS, SDH, NADH-TR以及酸性及碱性预孵的m-ATPase染色检查. 以茜素红S(ARS)染色阳性作为肌纤维损伤的早期指标. 结果: 运动后即刻, (21.4±5.1)%的肌纤维出现桔红色的ARS阳性染色,与安静对照组之(0.3±0.2)%相比P<0.01,其中,SO, FOG, FG各型肌纤维的阳性率分别为(0.4±0.2)%, (10.5±3.6)%, (59.2±7.9)%,两两比较均有P<0.01. 结论: 离心运动中,F型,特别是FG型肌纤维容易受损.

    关键词:肌纤维 离心运动 肌,损伤
, http://www.100md.com
    0 引言

    离心运动导致的肌肉损伤经常发生,但对其机制及影响因素仍不十分清楚[1]. 我们考察了各型肌纤维在离心运动时肌肉损伤发生中的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成年雌性SD大鼠12只,体质量(207±23) g,本校实验动物中心;茜素红S (ARS),英国British Drug Houses Ltd.;NADH-Na2,上海伯奥生物科技公司;ATP,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氯化硝基蓝四唑(NBT),上海前进试剂厂.

    1.2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2组,①安静对照组;②离心运动组. 离心运动组大鼠在-22°倾角的跑台上以14 m/min的速度运动90 min. 运动后即刻取两组大鼠的肱三头肌内侧头进行连续冰冻切片,然后给予HE, ARS[2], SDH, NADH-TR以及酸性及碱性预孵的m-ATPase染色检查: ①ARS染色阳性率的判定:选择ARS染色切片,以镜台标尺刻度点确定观察视野,计数40倍物镜下肌纤维总数及ARS阳性纤维数. 以ARS阳性纤维数除以肌纤维总数即得到该肌肉ARS染色阳性率. ②各型肌纤维ARS阳性率的判定:ARS染色观察视野的选定同前. 绘制视野草图后,通过观察相应区域之m-ATPase及NADH-TR染色确定每个肌纤维的类型. 简言之,碱性预孵的m-ATPase染色淡染者判断为SO型,浓染者再根据NADH-TR染色的浓淡分别确定为FOG及FG型. 以各型肌纤维ARS阳性纤维数除以该型肌纤维总数,即得该型肌纤维的ARS阳性率. 数据用(X±s)表示, 用t检验分析.
, 百拇医药
    2 结果

    运动后即刻肌纤维胞体普遍增大,个别肌纤维出现“中央核”,ARS染色见大量的肌纤维呈轻度的橘红色钙阳性染色,其阳性率(X±s) 为(21.4±5.1)%,安静对照组为(0.3±0.2)%,差异非常显著(P<0.01). 对照m-ATPase及NADH-TR染色,这些肌纤维几乎全部为F型,尤其是FG型. 各型肌纤维ARS染色阳性率(X±s)分别为:SO型(0.4±0.2)%,FOG型(10.5±3.6)%,FG型(59.2±7.9)%,他们两两比较均有P<0.01.

    3 讨论

    钙超载可能是离心运动性肌肉损伤发生的重要环节,而ARS染色可以早期发现钙超载现象[3]. 本结果发现ARS阳性染色主要发生于FG型(即Ⅱb型)纤维,这提示FG型(即Ⅱb型)纤维易于在离心运动中受损.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此型纤维具有最为狭窄的Z-带[4]. 在电镜下,Ⅰ型(即SO型)纤维具有5条清晰的M-桥,及较宽的Z-带;Ⅱa型(即FOG型)纤维有3条清晰、2条模糊的M-桥,其Z-带宽度中等;而Ⅱb型(即FG型)只有3条可见的M-桥,其Z-带最为狭窄. 由于Z-带可能是肌原纤维收缩链的最薄弱环节[5],因此,我们推测由于具有最窄(很可能也意味着最薄弱)的Z-带,是FG型(Ⅱb型)纤维容易遭受损伤的根源之一. 由于最易受损的FG型纤维的代谢特征是缺乏氧化磷酸化能力,因此,氧化磷酸化能力可能在离心运动性肌肉损伤中起作用.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在运动的早期(比如头10 min),FG型纤维即出现疲劳. 由于ATP再生成障碍,他们便进入僵直状态,紧接着的对僵直纤维的牵拉,就可能造成肌纤维的机械性破坏[1]. 此外,由于ATP匮乏,线粒体缓冲Ca2+的能力下降,导致胞浆内Ca2+升高,直接通过钙超载机制造成损伤. 由于耐力运动训练可以增强肌纤维氧化磷酸化能力[6],促使FG型纤维向FOG型转化[7],因此长期训练有可能起到预防离心运动性肌肉损伤的作用. 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证实.
, http://www.100md.com
    致 谢 本校军队卫生学教研室龚书明教授、陈尧明教员, 病理学教研室赵一岭、马福成教员对本工作给予指导与帮助.

    作者简介:王作军, 男, 1966-09-23, 甘肃省武威市人, 汉族. 1989年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六年制本科毕业, 1996年第四军医大学康复医学硕士毕业, 讲师, 主治医师, 疼痛学会会员. 发表论文6篇. 电话:(029)3577141(办),3577670(宅)

    作者单位:王作军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康复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38

    郭建生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理疗科

    参考文献

    1 Friden J, Lieber RL.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basis of exercise-induced muscle injury. Med Sci Sports Exerc, 1992; 24(5): 521-530
, 百拇医药
    2 Kiernan JA. Histological and histochemical methods: Theory and practice. 2nd Ed. London: Pergamon Press, 1990: 222-223

    3 王作军,郭建生,王伯云et al. 肌肉离心运动后即刻大量肌纤维出现肌浆及肌核钙超载.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18(增):91

    4 Sjostrom M, Friden J, Ekblom B. Fine structural details of human muscle fibers after fiber type specific glycogen depletion. Histochem, 1982; 76(4): 425-438

    5 Friden J, Sjostrom M, Ekblom BA. Morphological study of delayed muscle soreness. Experientia, 1981; 37(5): 506-507

    6 Baldwin KM, Klinkerfuss RL, Terjung RL et al. Respiratory capacity of white, red, and intermediate muscle: adaptive response to exercise. Am J Physiol, 1972; 222(2): 373-378

    7 Allemeier CA, Fry AC, Johnson P et al. Effects of sprint cycle training on human skeletal muscle. J Appl Physiol, 1994;77(5):2385-239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