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505795
儿童共同性斜视与屈光及弱视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
     作者:孙汉军

    单位:孙汉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斜弱视中心,重庆 400042)

    关键词:儿童;斜视;屈光;眼;弱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000677 中图号:R778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0-2790(2000)06-S0154-01

    0 引言

    儿童共同性斜视、屈光不正及弱视往往并存. 为了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将我院眼肌门诊自1994年以来接诊的共同性斜视儿童295例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1991/1998门诊斜视儿童295例,男160例,女135例,年龄3.6~13(平均7.4)岁. 共同性内斜视167例,其中部分调节性内斜视139例,非调节性内斜视28例. 共同性外斜视120例,其中恒定性外斜视71例,间隙性外斜视49例.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用10 g*L-1阿托品眼膏涂眼,3次*d-1,连续用3 d,由作者检影验光. 屈光≤2.75 D为轻度,3.00~5.75 D为中度,≥6.00 D为高度. 单纯近视散光及复性近视散光归入近视,单纯远视散光及复性远视散光归入远视. 混合散光未统计在内. 为了分析眼位与屈光及弱视的关系,把斜视按主视眼、非主视眼分别与屈光不正、弱视进行比较. 弱视按全国眼肌学组1987-09南京会议标准分为轻、中、重3级.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共同性斜视与屈光不正的关系 共同性斜视295例中,调节性内斜视139例,其中远视屈光134例(96.4%),显著多于近视屈光(P<0.001). 非调节性内斜28例,近视屈光1例,远视屈光非常明显多于近视屈光(96.4% vs 3.6%, P<0.001). 间隙性外斜49例,近视屈光明显低于远视屈光(38.8% vs 61.2%,P<0.05). 恒定性外斜71例中,远视屈光40例(56.3%),近视屈光31例(43.7%),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2.2 共同性斜视与弱视的关系 全部295例斜视患儿中伴有弱视251例,占85.1%,其中单眼弱视36例,双眼弱视215例,共计466眼弱视. 调节性内斜视228眼,占总弱视48.9%;非调节内斜视58例(12.5%);恒定性外斜视111眼,占总数23.8%;间隙性外斜视69眼(14.8%).

    2.3 主视眼/非主视与屈光的关系 因资料不全64例未统计外,我们把同一斜视患者的主视眼与非主视眼屈光状况之间进行了比较,有190例患儿非主视眼(经常斜视眼)屈光>主视眼(65.5%),41例患儿的非主视眼屈光<主视眼(14.1%),主视眼与非主视眼屈光相等者59例(20.3%). 非主视眼屈光>主视眼屈光的患儿数非常显著多于非主视眼屈光<主视眼屈光和非主视眼屈光=主视眼屈光的患儿(P<0.001).

    2.4 主斜视眼与非主斜视眼与弱视的关系 弱视程度按轻、中、重分级,发现几乎全部重度弱视均发生在非主视眼上,40眼重度弱视中,38眼属非主视眼,仅2眼发生于主视眼上.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在所有斜视类型中,儿童共同性内斜视最为常见. 在共同性内斜视中,调节性和部分调节性内斜与屈光关系密切. 通常认为2~3岁的儿童视功能已发育到具有看清近外一小目标的能力,而中度的远视在加强调节时即出现过度的调节所伴随的过度幅辏,加之患儿此阶段外展融合幅度不足,或因二种因素的联合而形成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无论调节性内斜或非调节性内斜,均与远视性屈光关系密切. 说明远视的调节,辐辏因素仍是共同性内斜形成的主要成因. 斜视对弱视的影响早已肯定,本文斜视性弱视的发病率为85.1%,和孟祥成[1]的报道一致. 调节性内斜视早期往往表现为间隙性斜视,可出现复视,与间隙性外斜视一样,视网膜对应关系尚未完全破坏,表现为双重对应关系. 双眼单视功能亦未受影响,故视力受到抑制较浅,双眼有均等的机会出现内斜,表现为交替性斜视. 分析斜视患儿主视眼及非主视眼与屈光、弱视的关系发现非主视眼往往发生在屈光度高的一眼上,并且重度弱视几乎都发生在非主视眼上. 可见斜视、弱视、屈光之间的因果关系十分明显,往往在同一患者身上并存. 弱视是种与双眼有关的发育性疾病,是患儿在发生、发育过程中双眼竞争不平衡的结果[2]. 眼位的偏斜常使得视网膜对应关系破坏而产生傍中心注视,使该眼的中心视锐度下降,而使高的屈光不正更换使该眼在接受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过程中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 无论是斜视,屈光不正/参差,抑或形觉剥夺等因素,均可使双眼在视觉竞争中某一眼处于劣势而另眼处于优势,致使劣势眼形成弱视或程度较优势眼更重的弱视. 因此,在防治弱视中,眼位的早期正位化,屈光的合理矫正以及人为减弱优势眼的竞争(如遮盖疗法,压抑疗法等),应给予同样的重视.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孙汉军(1956-),男(汉族),陕西省汉中市人. 学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Email.leng@mail.tmmu,com.cn

    参考文献:

    [1] 孟成祥. 不同类型儿童内斜视的矫治结果[J]. 实用眼科杂志,1987;(7):399-402.

    [2] 藏英芬. 弱视眼与双眼竞争[J]. 实用眼科杂志,1987;(5):155-157.

    收稿日期:2000-04-19

    修回日期:2000-05-1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