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骨伤》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491592
运动神经入肌段损伤修复方法的实验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骨伤》 2000年第3期
     运动神经入肌段损伤修复方法的实验研究

    韩树峰 韩西城 刘强 丁海明

    摘 要: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在进入肌肉的部位截断或合并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Wister大白鼠36只随机分成3组:A组,运动神经直接埋入肌肉;B组,自体神经移植后埋入肌肉;C组,自体静脉移植后埋入肌肉。于术后3个月、6个月检测肌电活动,并光镜及电镜观察运动终板再生的情况。结果:神经电生理学、组织学及形态学实验表明A组优于B、C组(P<0.01),B组与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神经入肌段缺损无法直接埋入肌肉时,可考虑用静脉移植后埋入肌肉。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 神经移植 移植,自体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用非神经移植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1],其中静脉桥接神经干缺损可取得较好效果[2,3]。本实验设计了静脉移植修复神经入肌段缺损再做肌内埋置,效果满意。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分组及手术方法 体重200~220g的Wistar大白鼠36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于术后3个月、6个月每组各取6只观察。

    手术方法:动物麻醉(1%戊巴比妥钠30~40mg/kg),10倍手术显微镜下暴露右侧股神经,于进入股直肌处切断(均为两分支),然后:

    A组:于原入肌点近侧5mm处切开股直肌肌膜,将股神经两分支横行相距3mm埋入肌内。

    B组:于入肌点切断股神经后,再向近端10mm处切断,原位吻合(外膜缝合),远端用A组方法埋入股直肌。

    C组:用B组方法造成股神经10mm缺损后,取相应长度股静脉,一端与股神经断端套接,另一端剪成3mm长的分叉,分叉部自然卷曲成管状。剪开股直肌肌膜,将分叉的静脉埋入肌内。
, 百拇医药
    1.2 观察项目

    1.2.1 大体观察 桥接体及吻合口的形态,肌肉的收缩反应等。

    1.2.2 神经电生理检测 用日产光电MEM-3202型肌电图仪,刺激电极置于股神经近端,记录电极刺入股直肌中部,测出神经肌肉传导速度[4]

    1.2.3 组织学观察 取股直肌做运动终板氯化金染色,做成玻片,显微镜下计数每mm2的终板数,同时观察肌肉的形态。

    1.2.4 超微结构观察 取股直肌块顺肌纤维方向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

    2 结果

    2.1 大体观察 术后无1例切口感染及皮肤溃疡。右后肢也未因结扎切取股静脉而出现瘀血肿胀。术后3月取材时,各组神经吻合口光滑平整,桥接体饱满,颜色与近端正常神经无异。A组股直肌明显较B、C组丰满,各组均有良好的收缩反应。术后6月取材时,各组神经及肌肉看不出明显差别,肌肉丰满,收缩有力。
, http://www.100md.com
    2.2 神经电生理检测 神经肌肉传导速度见表1,显示术后3月、6月A组均明显快于B、C组,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1 神经肌肉传导速度 (m/s)

    组别

    鼠数

    术后3月

    术后6月

    A神经直接埋置

    6

    14.4±2.5

    16.4±1.2

    B神经移植埋置
, http://www.100md.com
    6

    8.4±1.5*

    13.0±1.9*

    C静脉移植埋置

    6

    9.4±1.6*△

    12.4±1.5*△

    注 *A与B及A与C比较 P<0.01 q检验

    △B与C比较 P>0.05 q检验

    2.3 组织学观察 运动终板氯化金染色,术后3个月均可见肌肉横纹较清楚,神经纤维在肌纤维间隙内分枝生长,末梢形成较幼稚的运动终板,终板形态欠规则,结构不清晰;术后6月终板成熟,形态规则,结构清晰(图1,2)。
, http://www.100md.com
    终板计数结果见表2,显示术后3、6月均A组多于B、C组(P<0.01);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光镜运动终板计数

    组别

    鼠数

    术后3月

    术后6月

    A神经直接埋置

    6

    182.5±20.75

    193.2±23.34

    B神经移植埋置
, 百拇医药
    6

    123.0±16.91*

    159.3±15.59*

    C静脉移植埋置

    6

    120.0±15.22*△

    140.0±14.0*△

    注 *A与B及A与C比较 P<0.01 q检验

    △B与C比较 P>0.05 q检验

    2.4 超微结构观察 A组术后3月、6月均显示基本正常的肌肉超微结构。B、C组术后3月肌丝排列不整齐,M线、Z线弯曲[5],线粒体、糖原较少;术后6月肌肉结构恢复正常,肌丝排列整齐,M线、Z线整齐,线粒体、糖原丰富。术后6月,A、B、C三组运动终板成熟,神经细胞形成的突触前膜及肌细胞膜形成的突触后膜清晰可见,并可见丰富的递质泡(图3、4)。
, 百拇医药
    图1 A组6月运动终板(氯化金染色×400) 图2 C组6月运动终板(氯化金染色×400) 图3 A组6月股直肌(透射电镜×10000) 图4 C组6月运动终板(透射电镜×30000)

    3 讨论

    运动神经入肌段损伤较难处理。Sorbie等[6]和Brunelli[7]做神经埋入肌肉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张玲等[8]通过动物实验不仅证实神经埋入肌内能重建运动终板,而且在伴有神经缺损时,通过神经移植再埋入到肌内,同样可形成再生终板。本实验为切实观察神经埋入术的效果,将埋入点上移5mm,避免了神经直接长入原断端,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对临床工作很有指导意义,因为临床病例很难找到原入肌点。本实验结果显示神经直接埋置优于神经移植后再埋置,这可能是因为后者增加了一个吻合口,神经轴索再生阻力增加了。提示临床应用时尽可能做神经直接埋置。
, http://www.100md.com
    非神经移植体的发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努力的方向之一[1],1982年Chiu等[2]首先报道了静脉桥接周围神经的实验研究,以后我国也有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的报道[3],效果较好。但以往所见报道都是静脉移植修复神经干的缺损,本实验用静脉移植修复运动神经入肌段缺损再埋入肌肉,结果与神经移植再埋入肌肉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在临床应用中,运动神经入肌段缺损无法直接埋入时,可考虑用静脉替代神经移植再埋入肌肉。

    作者单位:韩树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韩西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刘 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丁海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朱家恺,刘军墀.周围神经外科的回顾与展望.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0,13(1):35.

    [2]Chiu DT,Janecka I,Krizek TJ,et al.Autogenous vein grafts as a conduit for nerve regeneration.Surg,1982,91(1):226.

    [3]尹维田,张君,高庆国,等.静脉桥接治疗周围神经缺损.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0,13(1):13.

    [4]佐佐木研一.颜面神经损伤后にちしする神经,筋单位の再生过程に关する实验の研究.齿科学报,1983,83(2):249.

    [5]林欣,董中,夏双印,等.肌肉不同部位神经植入的实验研究.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87,10(2):87.

    [6]Sorbie C,Porter TL.Reinnervation of paralysed muscles by direct motor nerve implantation.J Bone Joint surg (Br),1969,51(1):156.

    [7]Brunelli G.Direct neurotization of severely damaged denervated muscles.Int Surg,1980,65(4):329.

    [8]张玲,除中伟,黄绥仁,等.运动终板再生的实验研究报告.手外科杂志,1985,1(1):2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