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502036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对细菌性败血症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第7期
     作者:刘靳波 刘建 吴泽才

    单位:646000 四川省泸州市,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000710

    本文就细菌性败血症血常规检查,即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中性杆状粒细胞比值比较,探讨ANC对诊断细菌性败血症的临床价值。研究对象为1998年6月1999年10月住院患者,分为三组。A组:细菌性败血症组87例,血培养阳性,其中G-b32株,G+55株。B组:非败血症细菌感染组96例,血培养阴性。C组:对照组120例,为健康体检者。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三组的白细胞、ANC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比值对照研究。其结果WBC:A组(17.2±6.4)×109/L和B组(13.1±6.3)×109/L明显高于C组(7.5±3.8)×109/L。ANC:A组(12.0±5.6)×109/L和B组(7.4±5.2)×109/L明显高于C组(4.4±2.8)×109/L。A组和B组WBC经t检验,相差有高度显著性(P<0.01),ANC相差有高度显著性(P<0.01)。对细菌性败血症敏感性和特异性检验:WBC>15.0×109/L分别为0.40和0.83.ANC>10.0×109/L分别为0.62和0.75,杆状核粒细胞>0.10分别为0.23和0.85,WBC和ANC对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指数分别为131%和137%,虽差别不大,但ANC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无明显改变,更具有评价参数的特点。杆状核粒细胞敏感性较差。因此,ANC对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与WBC、杆状核粒细胞和血培养结合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