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503911
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0年第2期
     张宁 欧红霞 陈平 张心保

    摘 要:目的 了解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及认知功能与阳性和阴性症状的关系。方法 对30例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在利培酮治疗前后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 治疗后WCST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均少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PANSS总分的改善与WCST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阳性症状量表分的下降与WCST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与正确反应数呈负相关;而阴性症状量表分的下降与WCST的各项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经利培酮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症状改善的同时,认知功能也有明显提高,且认知功能的提高与阳性症状的改善存在着明显相关性,而与阴性症状的改善关系不大,提示两者可能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神经心理学测验

    大量的研究已证实,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认知功能缺陷[1~3]。传统的神经阻滞剂可引起或加重认知功能的损害,而新型的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等,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少。为进一步研究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及认知功能与阳性和阴性症状的关系,我们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利培酮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了比较研究。
, 百拇医药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1.1 入组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ICD-10)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版(CCMD-2-R)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标准,排除精神发育迟滞、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病期1个月至1年,年龄16~55岁,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在入组前1个月内无连续服用精神药物史,存在精神分裂症症状但能合作完成WCST者。

    1.1.2 一般资料:为1997年8月至1998年10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患者,共30例,年龄16~49岁,平均(28.0±8.7)岁;其中男16例,女14例;住院次数为1~2次;有阳性家族史者6例;诊断偏执型15例,青春型1例,未定型8例,分裂样精神病6例。

    1.2 方法
, 百拇医药
    1.2.1 认知功能评定:采用Spaulding等设计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软件[3],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各进行1次。

    1.2.2 精神症状的评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治疗开始时及治疗8周时各评定1次。治疗药物为利培酮,剂量为2~6 mg。

    1.2.3 结果处理: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均采用SAS软件包,方法包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变化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PANSS各项指标的比较

    (阳性症状)/(分量表分)

    (阴性症状)/(分量表分)
, http://www.100md.com
    (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分)

    总分

    治疗前

    23.87±5.32

    18.87±6.84

    39.06±9.45

    83.23±18.03

    治疗后

    9.16±3.271)

    9.56±2.841)

    21.00±5.521)
, http://www.100md.com
    39.93±10.451)

    1) 与治疗前比较,P<0.01

    2.2 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WCST各项指标的比较

    总测验次数

    正确反应数

    持续错误数

    非持续错误数

    分类数

    治疗前

    86.50±23.96
, 百拇医药
    23.86±3.22

    25.66±12.02

    37.00±20.65

    4.73±7.39

    治疗后

    68.73±22.932)

    25.00±0.00

    18.80±8.172)

    25.10±18.241)

    5.00±0.00

    1)与治疗前比较,P<0.05; 2)与治疗前比较,P<0.01
, http://www.100md.com
    2.3 治疗前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改善程度的Pearson相关分析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与精神

    症状改善程度的相关分析(r值)

    WCST

    阳性症状

    分量表分

    阴性症状

    分量表分

    一般精神病

    理分量表分

    总分

, http://www.100md.com     总测验次数

    0.4241)

    0.115

    0.348

    0.4291)

    正确反应数

    -0.3701)

    -0.310

    -0.281

    -0.353

    持续错误数

    0.3701)
, http://www.100md.com
    0.242

    0.3841)

    0.4311)

    非持续错误数

    0.3871)

    0.049

    0.253

    0.350

    分类数

    -0.329

    -0.276

    -0.232
, 百拇医药
    -0.302

    1)P<0.05

    3 讨论

    据文献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同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样,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基本症状成分。其特点为病前智能、学习及工作正常,但起病后认知功能突然下降,且在随后的病程中如同“静态的脑病”一样,并不呈进行性发展。目前,其原因未明,但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前额叶的多巴胺(DA)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同时,某些药物由于具有降低警觉性、阻断多巴胺受体和抗胆碱能活性作用,会影响患者的注意和信息整合功能,加重原有的认知功能障碍。而利培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无抗胆碱能的副反应,且为DA、5-羟色胺平衡拮抗剂,能调节DA系统,减轻因过度阻断DA活性而引起的锥体外系副反应,减少抗胆碱能药的合用,对认知功能的损害较小[1~7]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病人在接受利培酮治疗8周后,病情明显好转,PANSS量表中各项均有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伴随着病人病情的好转,病人的认知功能也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在本研究相关分析的结果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上来看,依次为PANSS量表中的阳性症状、PANSS总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而阴性症状分量表分的下降与WCST测验结果改变无显著的相关性。因此,我们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部分可能是由幻觉、妄想等阳性精神症状影响,分心作用而造成的,药物治疗后能有效地减少阳性症状的干扰,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有学者认为,即使神经阻滞剂治疗能使精神分裂症症状大为改善,但多数病人的认知功能缺陷仍相对稳定存在;他们发现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病人,认知功能障碍更为严重,而阴性症状的产生也与额叶功能障碍有关,故认为认知功能缺陷与阴性症状可能有相似的生物学基础[8,9]。但本文结果认知功能仅与阳性症状等具有相关性,而与阴性症状无显著相关性,提示两者可能存在异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http://www.100md.com
    张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210029)

    欧红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210029)

    陈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210029)

    张心保(东南大学应用数学系)

    参考文献

    1.Borison RL. The role of cognition in the risk-benefit and safety analysis of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Acta Psychiatry Scand, 1996,94(1):5

    2.Gold JM, Harvey PD. Cognitive deficits in schizophrenia. Psychiatr Clin North Am(schizophrenia),1993,16(2):295
, 百拇医药
    3.刘哲宁,赵靖平,谭伟象,等. 以阴、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比较研究.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8,31(2):100

    4.赵靖平,杨德森.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1):58

    5.Hyde TM, Nawroz S, Goldbery TE, et al. Is there cognitive decline in schizophreni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r J Psychiatry, 1994, 164(8):494

    6.Cohen JD Servan-schreiber D. Atheory of dopamine function and its role in cognitive deficits in schizophrenia. Schizophr Bull, 1993, 19(1):85
, 百拇医药
    7.刘哲宁. 精神分裂症的实验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5,22(4):229

    8.Woldin A, Sanfilipo M, Wolf AP, et al. Negative symptoms and hypofrontality in chronic schizophrenia.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92, 49(12):956

    9.Gallhofer B, Baner U, Lis S, et al.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schizophrenia: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with atypical antipsychotic agents and conventional neuroleptic drugs. Eur Neuropsycho Pharmacology, 1996,6(suppl 2):1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