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首都医药》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0503518
泮托拉唑合并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首都医药》 2000年第10期
     作者:李海龙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蒙中医院 014040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1030 1990年1月~1997年8月,我院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458例,术中采用浆膜下注水法剥离疝囊,出血少,易于剥离,操作简便。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458例中,男428例,女30例;年龄<1岁38例,1~3岁218例,~7岁122例,>7岁80例。疝位于左侧212例,右侧178例,双侧68例。

    手术方法:取下腹部腹横纹切口长2~3cm,<3岁者可不打开腹股沟管,在外环口处提出疝囊;3岁以上需向外环口方向剪开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提睾肌,提出并打开疝囊,将疝内容物推入腹腔,轻提疝囊后壁浆膜,用5ml空针在浆膜下注入生理盐水5~10ml,使疝囊后壁与精索分离。用电刀横断疝囊后,将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用缠绕纱布的手指从疝囊后壁推下,向疝囊颈方向剥离疝囊,见到腹膜外脂肪后扭转疝囊颈一周。贯穿缝扎并结扎疝囊,重叠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关闭切口。

    结果:术后阴囊(唇)肿胀或血肿较疝囊直剥法明显减轻,无一例输精管损伤。随访6月~4年,仅5例复发,复发率为1.09%。

    讨论:①正确剥离疝囊,避免损伤输精管及精索血管,是手术成败的关键。自疝囊后壁下注入生理盐水,借助盐水的推动作用,可在直视下看到输精管及精索血管被挤离疝囊后壁,能够避免损伤精索血管或输精管。②在注水过程中,应紧贴疝囊后壁,且不要刺破精索血管,以免形成血肿。③小儿疝囊壁较薄,特别是<3岁患儿,采用直剥法很容易将疝囊撕破,而用浆膜下注水法,疝囊后壁与浆膜下组织变得疏松,易于剥离,同时也减少了剥离面出血,术后阴囊(唇)血肿便会明显减轻。④患儿斜疝复发的原因为滑疝误诊、疝囊断端结扎线滑脱、残留小疝囊(即结扎过低)、疝囊壁被剥破及术后切口感染等,其中疝囊在剥离过程中被撕破是斜疝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浆膜下注水法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斜疝的复发率。

    笔者体会:注水法可推而广之,如剥离巨大胆总管囊肿或硬脊膜膨出时剥离硬膜,可减少出血,防止囊壁撕破,减少手术难度。

    (2000-01-20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