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2000年第15期
编号:10504414
胰岛素瘤41例的定位诊断和外科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0年第15期
     胰岛素瘤41例的定位诊断和外科治疗分析

    汪建平 王磊 王吉甫 詹文华

     摘要 目的:评价胰岛素瘤的各种定位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和各种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自1978年1月至1998年12月诊治的胰岛素瘤41例。结果:术前B型超声、CT定位诊断阳性率分别为41%(15/34)和48%(12/25),手术探查的阳性发现率为92%(36/39)、术中超声为100%(9/9)。肿瘤局部摘除术20例,远段胰腺切除术18例。结论: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诊断较为困难,手术探查和术中超声检查是定位诊断的最佳方法。胰岛素瘤行肿瘤摘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治疗良性胰岛素瘤的最佳方式;多发性胰岛素瘤或合并MENⅠ的胰岛素瘤应行胰腺次全切除术以避免复发。
, 百拇医药
    关键词:胰岛素瘤;诊断;外科手术

    胰岛素瘤是最多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约占胰腺内分泌肿瘤的75%左右,但临床上仍较为少见,同时肿瘤体积通常较小,约有75%的肿瘤直径小于2cm,难以发现和诊治。我院自1978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胰岛细胞瘤41例。回顾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41例,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8~63岁,平均39岁,其中20岁以下2例,21~30岁11例,31~40岁6例,41~50岁12例,51~60岁9例,60岁以上1例。病史为1个月至13年,平均3.3年。其中恶性胰岛素瘤 3例,6例多发性胰岛素瘤患者中有两例合并有一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m,MEN Ⅰ)。

    2.临床表现:患者均有Whipple三联征表现;其中37例患者表现为低血糖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诉有头晕、昏睡不起、意识模糊、复视等;26例患者有低血糖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饥饿无力及心悸等。31例(76%)患者伴有体重增加。
, 百拇医药
    3.实验室检查:患者住院期间测得的最低血糖为0.2~0.6mmol/L,平均0.9mmol/L。本组病历中所测24例患者血清胰岛素含量为12~730μU/L,其中两例属正常水平(<30μU/L)。

    4.定位检查:本组34例行B型超声检查,15例有阳性发现,阳性率为41%;25例行CT检查,12例(48%)发现肿瘤;13例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11例(85%)有阳性发现。近4年来有9例胰岛素瘤患者行术中超声检查均发现肿瘤部位。

    5.治疗方式及术中发现:本组41例中,39例经外科手术治疗,36例找到并切除肿瘤,肿瘤局部摘除术20例,远段胰腺切除术18例。1例恶性胰岛素瘤患者行胰尾肿瘤切除术、肝浅表转移瘤摘除术及术后肝动脉栓塞术。3例未找到肿瘤患者施行了胰体尾盲性切除。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胰头部8例(22%),胰体11例(31%),胰尾17例(47%)。切除瘤体为0.5cm×0.6cm~15cm×10cm;肿瘤直径小于1cm 的7例,在1~2cm之间的16例,在2~3cm之间的3例,3~4cm 之间的2例,直径大于4cm的4例。单发性胰岛素瘤 32例,多发性6例,其中1例在切下的胰体、尾部找到9个瘤体。
, 百拇医药
    6.预后:本组19例单纯胰岛素瘤摘除术无并发症发生,恢复顺利;肿瘤连同周围胰腺组织楔形切除的2例中,术后均发生胰瘘,1例自行愈合,另1例再次手术切除胰体尾后痊愈;17例远段胰腺切除试较为少见,同时肿瘤体积通常较小,约有75%的肿瘤直径小于2cm,难以发现和诊治。我院自1978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胰岛细胞瘤41例。回顾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41例,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8~63岁,平均39岁,其中20岁以下2例,21~30岁11例,31~40岁6例,41~50岁12例,51~60岁9例,60岁以上1例。病史为1个月至13年,平均3.3年。其中恶性胰岛素瘤3例,6例多发性胰岛素瘤患者中有两例合并有一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m,MEN Ⅰ)。

    2.临床表现:患者均有Whipple三联征表现;其中37例患者表现为低血糖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诉有头晕、昏睡不起、意识模糊、复视等;26例患者有低血糖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饥饿无力及心悸等。31例(76%)患者伴有体重增加。
, 百拇医药
    3.实验室检查:患者住院期间测得的最低血糖为0.2~0.6mmol/L,平均0.9mmol/L。本组病历中烁>0.3)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但因该病发病率较低,低血糖引起的神经精神、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复杂多样,没有引起临床医生们足够重视及认识,常常导致临床上的误诊,本组病例中误诊时间最长1例为13年,平均发病时间为3.3年,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似[4]

    90%以上的胰岛素瘤是良性的,预后良好,但因为胰岛素瘤体积较小,75%的肿瘤小于2cm,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均较低。

    用于胰岛素瘤定位诊断的检查方法很多,可分为非侵入性检查及侵入性检查: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它们对体积较大的肿瘤有较高诊断价值,但由于75%的胰岛素瘤体积小于2cm,且其组织比值与胰腺相近,因此阳性率不高,鲜有诊断阳性率超过50%的报道,本组病例中B型超声、CT的阳性率分别为41%及48%,因此,有些学者已对术前定位诊断的必要性提出疑问。但因超声具有无创、价廉、重复性好的优点,仍是我们常规的检查项目。侵入性检查方法有选择性动脉造影、经皮肝穿刺门静脉置管分段取血测定胰岛素(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portal vein catheterization,PTPC)、动脉钙剂刺激静脉取血测胰岛素(arterial stimulation venous sampling,ASVS),它们的定位诊断阳性率较非侵入性检查明显提高,选择性动脉造影在本组的阳性率达85%。
, 百拇医药
    术中探查可发现70%~90%的胰岛素瘤。本组病例中,有39例患者行手术治疗,36例患者经探查发现肿瘤部位。我们强调在术中对胰腺、胰周组织的全面彻底探查,为了良好暴露,应行脐上横切口,首先探查胰腺周围脏器,排除肿瘤转移;接着沿横结肠上缘剪开并翻起大网膜,暴露胰腺,锐性剪开自肠系膜上静脉到脾门部的胰腺下沿处后腹膜,仔细探查胰颈、胰体、胰尾后再行Kocker切口,游离胰头至腹主动脉处,用右手食指及中指伸入到胰头后方,与拇指对合(或双手合诊)仔细地触摸,可探查到胰头及部分钩突,若需探查完整钩突,需继续向左侧分离,离断1到2支自钩突回流到肠系膜上静脉的胰支。

    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IOUS)是目前诊断胰岛素瘤的最为可靠的检查方法,诊断阳性率为75%~95%[5,6]。近年来,我们在连续9例的胰岛素瘤探查手术中都加做术中超声检查,诊断阳性率为100%。曾遇到1例患者,术前血管造影及探查发现胰尾部肿瘤,行胰尾切除术后,血糖仍在3?mmol/L以下,后行术中超声检查发现胰腺钩突部还有一直径0.6cm肿块,摘除后血糖恢复正常。我们体会,即使已完成术中胰腺探查,发现胰腺肿瘤,也应再进行术中超声检查,这样可以避免遗漏残余的胰岛素瘤,并可排除肝转移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了解肿瘤的位置深浅及与胰腺周围血管、胰管的关系,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胰头及钩突部的小肿瘤诊断更显重要。Bottger统计他们术中扪诊的假阴性率为8.7%,在应用术中超声后,遗漏率不到3.5%。此外,我们的经验证明胰腺充分游离后再行超声检查的效果会更好。
, 百拇医药
    内窥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有与术中超声类似的诊断价值,被认为是阳性率最高的术前肿瘤定位方法。目前国内开展该项检查的单位还为数不多,所收集到的资料有限,但内窥镜超声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治疗

    90%以上的胰岛素瘤是良性的,因此,胰岛素瘤的最佳治疗方式是肿瘤局部切除术。对于单发性胰岛素瘤,不管它处于任何部位,都应该行肿瘤摘除。对胰体尾部肿瘤行常规远侧胰腺切除,甚至脾切除的观点正受到愈来愈多的争议[4]。只有当肿瘤位置较深、靠近胰管、体尾部有多个肿瘤或属于胰岛细胞增殖症时才考虑胰腺切除术。肿瘤切除后必须做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证实。对于恶性胰岛素瘤患者,若全身情况许可,尽可能切除原发及转移灶。由于胰岛素瘤的冰冻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依据细胞学形态判定良性或恶性往往非常困难,故淋巴结和(或)肝转移灶是术中判定恶性胰岛素瘤的最可靠依据。
, 百拇医药
    多发性胰岛素瘤在治疗上非常棘手,虽然较为罕见,占胰岛素瘤的4%~20%,但在术后复发性胰岛素瘤中,却占60%[7]。肿瘤多发,且直径通常只有数毫米,术中超声检查的阳性率只有36%,遇到此种情况,Grant等认为应行胰腺大部分切除术,发现胰头肿瘤时应一并摘除[8]。术中血糖检测是防止肿瘤遗漏的主要手段,肿瘤切除后血糖上升到术前的2倍,或切除后1 h内上升到5.6mmol/L以上,可认为切除完全。

    胰岛细胞增殖症是又一个临床诊治的难题,术前、术中的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病灶,有学者报道[9]通过经皮门静脉插管分段采血所测胰岛素值持续升高,可以确诊该病,但Bottger[6]报道他们的临床观察并不能证实以上假设,而术中冰冻病理学切片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如果术中病理显示胰岛细胞增生,应行胰腺大部切除术(切除80%~90%)。

    胰岛素瘤外科切除后效果较好,70%~90%的病例切除后不再有低血糖发作,而且在恶性胰岛素瘤的系列报道中,1/3仍可考虑行根治性手术。当肿瘤不能完全切除时,减量肿瘤切除可有助于缓解低血糖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2],胰岛素瘤姑息切除的平均生存时间可达到4年。不能切除的胰岛素瘤预后较差,有报道[10]平均生存时间仅为11个月。恶性胰岛素瘤最常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是链脲霉素,它能特异性地破坏胰岛β细胞,联合5-Fu能增强其抗肿瘤作用。
, 百拇医药
    胰岛素瘤术后病死率较低,文献报道[1]在0~6%之间;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胰瘘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8%~23%[1]之间,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维持充分的引流、支持治疗多可痊愈。文献报道[1]急性胰腺炎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但在本组病例中尚未遇到。其他的并发症还有切口或腹腔感染、出血等。

    作者单位:汪建平(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 510080)

    王磊(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 510080)

    王吉甫(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 510080)

    詹文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 510080)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陈元方.胰腺的内分泌肿瘤.见:吕新生,韩明,总主编.钟守先,主编.胰腺外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68-594.

    [2]Stefanini P,Carboni M,Patrassi N,et al.Beta-islet cell tumors of the pancreas:results of a study on 1 067 cases.Surgery,1974,75:597-609.

    [3]王吉甫,符名潮,唐光佐.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外科杂志,1980,18:539-541.

    [4]Proye CAG.Endocrine tumors of the pancreas:an update.Aust N Z J Surg,1998,68:90-100.
, http://www.100md.com
    [5]Menegaux F,Schmitt G,Mercadier M,et al.Pancreatic insulinomas.Am J Surg, 1993,165:243-248.

    [6]Harness JK,Geelhoed GW,Thompson NW,et al.Nesidioblastosis in adults.Arch Surg,1981,116:575-580.

    [7]Norton JA,Shawker TH,Doppman J.Localization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occult insulinomas.Ann Surg,1990,212:615-620.

    [8]Rothmund M,Angelini L,Brunt LM,et al.Surgery of benign insulinoma:an international review.World J Surg,1990,14:393-399.

    [9]Grant CS,Van Heerden J,Charboneau JW, et al.Insolinoma-the value of 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Arch Surg,1988,123:843-848.

    [10]Danforth DN,Gorden P,Brennan MF.Metastatic insulin-secreting 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 clinical course and the role of surgery.Surgery,1984,96:1027-103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