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创伤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502358
多孔双向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治疗四肢骨缺损49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创伤杂志》 2000年第6期
     多孔双向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治疗四肢骨缺损49例

    安洪 柯银强 蒋电明 毛莉颖

    摘 要 目的 通过临床应用多孔双向羟基磷灰(CPC)石人工骨,讨论其成骨机制、影像学表现、适应证和存在的问题。 方法 对 49例不同情况骨缺损植入颗粒状或片、块状CPC,经摄X线片和γ骨显像检查,观察其愈合过程中的表现。 结果 全部病例平均随访2.5年。腔洞型骨缺损者术后3个月愈合,小关节融合术者术后4~7个月愈合,骨不连者术后5~7个月愈合。全部病例手术局部无炎症反应。 结论 CPC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骨修复材料,具有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其生物力学性能随植入后时间延长而增加,4个月后达正常骨水平。适合于腔洞型或非负重部位的骨修复。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类;磷酸钙类;陶瓷制品;骨缺损

    多孔双向羟基磷灰(CPC)是由羟基磷灰石(HA)和少量磷酸三钙(TCP)制成的一种人工骨材料,其微孔与大孔结合的造型方式有利于新骨长入其间,从而起到“生物自锁” 及后期转化为受体骨组织作用。自1994年以来,笔者采用四川大学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提供的颗粒板块状CPC,对 49 例四肢骨缺损进行修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资料与方法

    一、材料

    CPC 颗粒型直径为 1~2 mm,大小均匀。颗粒自身孔隙率为12%,其中彼此贯通的孔隙率为10%,孔径为 50~100 μm;片块型孔隙率为60%,孔径为75~550 μm,平均380 μm。HAC在1 250℃以内其理化性能稳定,不溶于水和乙醇,无抗原性、致畸性和致热原反应。

    二、临床应用

    1. 一般资料:本组共49例,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 11~65岁,平均 28岁。良性骨病搔刮术后骨缺损 31例;良性骨病伴病理骨折 6例;外伤骨折伴骨缺损 6 例;陈旧性骨折增生型骨不连3例;行小关节融合术 3例。

    2. 消毒方法:采用体积分数为40%的甲醛密闭薰蒸24 h或高压、煮沸消毒。以上3种方法均分别使用过,未见CPC 形态、强度及颜色发生改变。
, 百拇医药
    3. 置入方法:所有病例均为择期无菌手术,将原始病损清除后视具体情况作以下不同处理:(1)腔洞型缺损,无论缺损大小均可用颗粒型 CPC 填入,也可将片、块状CPC 混入其中。(2)外伤性骨皮质缺损或骨不连清除硬化骨后均用片、块状 CPC嵌入,以免用颗粒型时发生颗粒外溢。(3)关节融合术时,用适宜厚度 CPC 片嵌入撑开的关节间隙,让其回缩的关节囊、韧带压迫固定。由于笔者仅应用于手足小关节缺损的修复,故未用内固定,而用石膏外固定。(4)大型腔洞修复时,为避免术后病理骨折,可先用脱蛋白骨填入起到支柱作用,周围再置放 CPC颗粒。

    4. 植入量:2~76 g,平均22 g。

    结 果

    全部病例获得6个月~4年随访,平均 2.5年。全部病例切口均I期愈合,无渗液、红肿等异物反应。术后1周和3个月X线片观察,术中植入的CPC材料间隙小,空隙消失,且原骨病灶增白腔壁变模糊,与 CPC连接成一片。小关节融合术者术后4~7个月愈合;骨不连接者术后 5 ~ 7个月愈合。1例肱骨干较大骨囊肿,病灶搔刮,植入 CPC 1个月后再次骨折,予管型石膏固定,2个月后形成大量新骨而愈合(图1~3)。植入CPC均未见明显降解吸收,髓腔仍呈封闭状态(图4)。儿童患者病骨随生长发育未见异常,与健侧比较无长度及形态差异。1例踝部骨囊肿术后 2个月行γ骨显像检查,见CPC中心有明显放射性浓聚,提示新骨已长入CPC内部。2例骨愈合后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术中发现骨皮质表面呈象牙骨样致密、光洁,较正常皮质骨更硬。从原螺钉孔刮取植入 CPC 中心组织(相当于原髓腔中心),病理检查为骨样组织。t34801.gif (9785 bytes)
, http://www.100md.com
    图1 右肱骨中上段骨囊肿t34802.gif (5609 bytes)

    图2 植入CPC 1个月后再次骨折予管型石膏固定

    讨 论

    一、 CPC促进骨愈合的机制

    1. CPC 是一种具有微孔(<20 μm)和大孔(>100 μm)的固相结构,无论是颗粒状或片、块状均有一定支撑强度。由于其基本成分为钙、磷元素,故与骨的无机结构相同,因此,具备骨传导性的基础条件。在植入骨内后,可随新生血管长入大孔中而形成新骨组织,并在新骨和暴露出来的HA颗粒的界面上形成骨键合[1]t34803.gif (9191 bytes)
, 百拇医药
    图3 外固定后2个月巳骨性连接t34804.gif (5633 bytes)

    图4 术后3年骨生长发育良好,髓腔仍呈封闭状态

    2. 骨诱导作用:单纯HA无骨诱导活性,但加入一定量的β-TCP后则成为具有骨诱导活性的物质CPC。 CPC 可吸附骨伤处体液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并使其活化。这种吸附以离子键和氢键所形成的化学键为主,其次是化学吸附层表面的物理吸附作用。CPC植入体内后,β-TCP降解并在局部形成丰富的钙和磷离子环境,使活化后的BMP释放,并进入CPC空隙之中,诱导空隙内的原始间充质细胞转化为成骨或成软骨细胞[2,3]

    二、CPC植入后的临床变化
, 百拇医药
    本组资料表明,骨内植入 CPC 2个月后,γ骨显像图上已可见其中心有明显放射性浓聚,提示该处已有成骨活动;3个月X线片显示,CPC颗粒和孔隙均已消失,被新骨连成一片。1例肱骨干骨囊肿搔刮植入 CPC术后 1个月,植入处再次骨折, X线片可见CPC已成片状,未分散溢出,说明已被纤维骨痂包裹。其后以石膏外固定 2个月,骨折完全愈合(图 1~3)。因此,可以认为,CPC植入1个月后其空隙有纤维骨痂生长,2个月成骨活动已由边缘发展到中心,3个月基本与新骨融合成一片,达到了治疗目的。

    三、 CPC的适应证

    CPC是一种多孔结构,其本身抗压强度仅为145~159 kg/cm2,植入体内随时间延长,其生物力学强度逐渐增强,大约在术后 4个月达正常骨组织抗压水平(1 300 kg/cm2)[1]。因此,CPC早期缺乏生物力学强度,仅适合于腔洞型骨缺损的填补和非负重部位骨缺损的修复。在关节融合术中嵌入片、块状 CPC虽有被压破可能,但最终并不影响骨连接效果,特别是用于较小关节的融合,具有其优越性[4]
, http://www.100md.com
    四、关于骨髓腔闭塞问题

    在长管状骨髓腔内植入 CPC 后,由于其中绝大部分均为不能降解的HA,故经 4年随访者,其 X线片上髓腔仍然处于闭塞状态,这一状况对该骨的代谢有何影响目前尚不清楚。但从数例小儿长骨术后 X线片的连续观察发现,该骨的纵向及横向生长发育均未受影响(图 4)。如长期闭塞是否会使近远侧髓腔内压力异常而产生不良影响,迄今尚未见文献报道,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安洪(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柯银强(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蒋电明(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毛莉颖(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Ravaglioli A, Krajewaki A, eds. Bioceramics and the human body. 1st ed. Amsterdam: Elsevier Applied Science, 1991. 408-415.

    2,邹萍,黄玫,胡明芬,等.β-TCP/HA双相多孔磷灰石陶瓷成骨机制的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3:155-159.

    3,张聪,郑长福,李颖明,等.多孔HA-β-TCP生物活性陶瓷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中华外科杂志,1993,31:722-725.

    4,Foster MR. The use of hydroxyapatite as an intervertebral spacer for anterocervical fusion. J Orthop Techniques, 1994, 2:9-1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