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创伤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504789
不同保守方法治疗小型猪髁状突纵形骨折
http://www.100md.com 《中华创伤杂志》 2000年第6期
     不同保守方法治疗小型猪髁状突纵形骨折

    王燕一 刘洪臣 胡敏 姚军 周继林

     关键词:髁状突纵形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 髁状突纵形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4]。笔者旨在对比观察不同保守方法治疗SFMC对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与分组:小型猪26头,随机分正常对照组(2头)和4个治疗组:SFMC后未治疗组(6头)、 夹板(OS)组(6头)、 夹板结合颌间固定(OS+IMF)组(6头)、颌间固定(IMF)组(6头)。骨折后3,6,12周取材。
, http://www.100md.com
    2 .模型建立:(1)SFMC模型:耳前切口,分层切开显露髁状突,5 mm骨凿沿髁状突内1/3纵形劈骨,止血缝合。(2)OS模型:设计制作上颌金属网状支架、塑胶混合夹板,厚度2~3 mm。(3)OS +IMF 模型:戴入OS后,在左右颌骨磨牙区骨间正中 位结扎固定,口外颅颌绷带辅助固定。(4)IMF模型:颌骨间结扎见参考文献[3]。

    3.观察项目:(1)颞下颌关节内解剖;(2)光镜、扫描电镜观察;(3)髁状突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免疫组化染色:BMP-McAb (小鼠IgG2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提供)。

    二、结果

    1.颞下颌关节内情况:正常小型猪关节盘和髁状突光滑完整。SFMC后3周,未治疗组关节盘轻度变形;OS和OS+IMF组关节盘上小裂纹,盘与颞下凹、髁突骨折处粘连。6周时未治疗组盘髁粘连;OS组骨折初步愈合。12周时,未治疗组盘突与颞下凹粘连。IMF和OS+IMF组关节盘破损大,盘突与颞下凹粘连重,骨折处骨质缺损多。OS组关节盘完整、无变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髁状突上留有骨折愈合线,内外径稍增宽。
, 百拇医药
    2.光镜观察:SFMC后3周,骨折处充满肉芽组织。IMF和OS+IMF组的盘与髁突骨折处之间为少量炎性细胞,软骨层变薄,部分生发层细胞团和软骨细胞变性。6周时,只有OS组可见软骨内化骨现象。12周时,未治疗组盘与骨髓腔纤维组织粘连。IMF和OS+IMF组关节内粘连重,软骨层薄,骨髓腔纤维化重。OS组骨折愈合,生发层细胞和表层纤维连续,有新生软骨细胞和大量软骨内化骨现象,髓腔细胞丰富。

    3.扫描电镜观察:正常髁状突表面呈浅波纹状结构,上有一层凝胶样物质,其下为细丝状胶原纤维。关节盘表面呈浅波纹,波纹粗细不均。OS组3~12周,髁状突骨折处以外部分凝胶样物质尚存,个别处细胶原纤维暴露,关节盘下腔面个别处细胶原纤维暴露。未治疗组的突、盘表面关节盘胶原纤维暴露的程度不同,有的部位胶原纤维粗大,有的部位细小。IMF和OS+IMF组盘突粘连以外见细胶原纤维暴露。

    4.BMP染色观察:正常幼年小型猪髁状突生发层BMP阳性着色,骨髓腔内未分化间充质细胞、个别骨内膜及表面的骨生成细胞、个别新生骨小梁内尚未钙化的软骨细胞和新生的骨细胞弱阳性着色。SFMC后3周,未做IMF的髁状突生发层染色强阳性,骨折处纤维结缔组织内少量间充质细胞阳性着色,新生的骨小梁内部分软骨细胞和未钙化的骨细胞、部分骨内膜及表面的骨生成细胞阳性着色。IMF和OS+IMF组的BMP染色较淡,数量较少。6周时,各组BMP染色数量和深度减少。髁突生发层着色接近SFMC前。12周时,SFMC后未治疗组和OS组髁状突BMP着色略多于骨折前。IMF和OS+IMF组阳性染色极少。
, 百拇医药
    三、讨论

    SFMC与临床上常见的横断骨折不同。(1)SFMC为高位囊内骨折,出血、渗出较多;(2)骨折线多为前后矢状;(3)SFMC后口内咬合关系的改变一般较小;(4)治疗方法不同。颌间固定(或加弹性牵引)是临床上治疗髁状突横断骨折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但对SFMC不完全适用。SFMC后颌间固定,关节损伤的积血和骨折创面更易导致关节内粘连,对于血液循环快,生长发育旺盛的儿童还可能发生强直。本实验中无论是否戴 夹板,颌间固定后3周均出现了关节盘变形和盘突粘连。 夹板可增加颞下颌关节内间隙,降低关节内压力[5];关节内骨髓内压力减低,可减少软骨与骨组织的退行性变;早期适当张口活动,加快关节内血肿清除,增加滑膜的吞噬代谢能力;减少关节内粘连的可能性;促进关节软骨的功能恢复。 夹板近似于外固定,实验表明,利用 夹板治疗幼年髁状突纵形骨折可获得较好疗效。

    王燕一(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
, 百拇医药
    刘洪臣(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

    胡敏(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

    姚军(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

    周继林(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

    参考文献

    1,Thomason JM, Yusuf H. Traumatically induced bifid mandibular condyle: report of 2 cases. Br Dent J, 1986,161:291-294.

    2,Yamaoka M, Furusawa K, Iguchi K, et al. The assessment of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 by use of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incidence of sagittal split fracture. 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4, 32:77-79.
, 百拇医药
    3,王燕一,周继林,刘洪臣,等.实验用髁状突纵形骨折保守治疗模型的建立. 北京口腔医学, 1999, 7:17-19.

    4,周继林,洪民,刘宁.用上颌,夹板治疗少儿髁状突纵形骨折.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2, 27:1083-1087.

    5,Nitzan DW. Intra-articular pressure in the functioning human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d alteration by uniform elevation of the occlusal plane. J Oral Maxillofac Surg, 1994, 52:671-67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