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2000年第9期
编号:10504535
孕妇血清瘦素水平的测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年第9期
     孕妇血清瘦素水平的测定

    朱达 王敏敏 郁忠勤 滕宗荣 杨键 唐金凤 侍庆 陈名道

    摘 要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妊娠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251例孕妇(观察组)和35例年龄、体重指数相近的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并将瘦素水平与孕妇的孕周、体重、体重指数、腹围、子宫底高度、血压等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观察组瘦素水平为(15.1±7.4) μg/L,对照组瘦素水平为(9.1±4.9) μg/L,两组比较,差异极有显著性 (P<0.001)。相关分析显示,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其体重(r=0.529)、体重指数(r=0.551)、腹围(r=0.564)、子宫底高度(r=0.151)、收缩压(r=0.134)、舒张压(r=0.251)均有相关性。妊娠期间,血清瘦素水平虽然逐渐上升,但直到孕30周,统计学上尚无明显差异。结论 监测孕妇瘦素水平变化,对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妊娠;蛋白质类;血压

    瘦素(leptin)是肥胖基因的表达产物,它主要由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脂肪的含量[1]。血液循环中的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与下丘脑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抑制摄食活动,使体重下降[2]。近年来,国外研究人员发现,瘦素与动物的生育能力、妊娠并发症有关[3],推测其可能是一种与生殖活动关系密切的激素,而且,证实除脂肪组织外,胎盘也能够合成和分泌瘦素[4]。我们测定了251例孕妇的血清瘦素水平,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与分组

    1.观察组:1999年3~6月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孕妇251例,年龄21~42岁,孕周13.6~30.9周,均排除严重内、外科疾病及产科合并症。
, 百拇医药
    2.对照组:从瑞金医院职工和体检正常的人群中选择年龄及体重指数(BMI)与观察组相近者,共35例,排除严重内、外科疾病。

    二、方法

    1.产科常规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坐位血压、腹围、子宫底高度。计算BMI[5]

    2.瘦素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测定(RIA)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批内和批间变异分别为6%和8%。

    三、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数据以X±s表示。两组瘦素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妊娠阶段间瘦素水平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瘦素水平与妊娠身体检查指标之间关系采用相关分析,所有统计学计算由SPSS软件完成。

    结果
, http://www.100md.com
    一、两组孕妇血清瘦素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瘦素水平为(15.1±7.4) μg/L,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为(9.1±4.9) μg/L ,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

    二、不同孕周孕妇血清瘦素水平变化

    按照孕妇的孕周数将观察组分为<20周、20~23周+6、24~28周、>28周4个阶段,4个妊娠阶段的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13.4±5.7) μg/L、(14.9±6.6) μg/L、(15.0±6.7) μg/L、(17.7±7.9) μg/L,随妊娠的进展而逐渐升高,且均高于非妊娠时的水平。

    三、血清瘦素水平与妊娠相关指标的关系

    妊娠期间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BMI、腹围、子宫底高度、舒张压、收缩压的相关指数分别为0.529、0.551、0.564、0.151 、0.251和 0.134。
, 百拇医药
    讨论

    瘦素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 000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最近有文献报道,妊娠时人和动物胎盘组织也能合成瘦素[4],因此,妊娠期间血清瘦素水平较妊娠前有较大幅度上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孕妇的血清瘦素水平较非孕妇女明显升高,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6]。而且,血清瘦素水平的个体差异较大,但与非孕妇女瘦素水平分布类似[7]。Highman等[6]报道,妇女孕前的血清瘦素平均水平为25.4 μg/L,孕早期达到37.5 μg/L,妊娠后期高达38.4 μg/L,均较我们的结果高出约1倍,其所用瘦素测定试剂盒也来自同一公司,因此推测,不同人种、不同肥胖程度及不同妊娠期孕妇血清瘦素水平,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血清瘦素水平随妊娠的进展逐渐升高,其原因除妊娠时胎盘能够分泌一定量瘦素外,妊娠时的激素变化也能刺激脂肪组织合成瘦素,可能与妊娠期间瘦素水平升高也有关系[6,8]。妊娠期间孕妇体重增加,除胎儿、羊水、子宫重量的增加外,可能还有孕妇体内脂肪的增加[7]。将脂肪增加与前几个因素分解开来,目前尚有一定的困难。但总的瘦素水平变化趋势是随孕周进展上升的,妊娠后期瘦素水平升高更显著[9],其生理意义很值得探讨。
, http://www.100md.com
    妊娠期间血清瘦素水平与孕妇的血压呈正相关,与舒张压的关系更密切。Mise等[4]报道,先兆子痫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体外研究发现,胎盘组织缺氧可能会刺激其合成更多的瘦素。因此,血清瘦素测定和妊娠高血压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是否可以作为判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预后的一项指标,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瘦素与妊娠密切相关,孕妇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孕妇女,而且瘦素水平与孕妇的体重、BMI显著相关。妊娠期间瘦素水平除与孕妇的腹围、子宫底高度相关外,还与血压相关(与舒张压相关较明显),对妊娠并发症(如妊高征)的临床观察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单位:朱达(200025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

    郁忠勤(200025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

, http://www.100md.com     杨键(200025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

    唐金凤(200025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

    陈名道(200025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

    王敏敏(瑞金医院妇产科)

    滕宗荣(瑞金医院妇产科)

    侍庆(瑞金医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Zhang Y, Proenca R, Maffei M, et al. Positional cloning of the mouse obese gene and its human homologue. Nature, 1995, 372:425-432.
, 百拇医药
    2,Stephens T, Basinski M, Bristow P, et al. The role of neuropeptide Y in the antiobesity action of the obese gene product. Nature, 1995, 377:530-532.

    3,Chehab FE, Lim ME, Lu RH. Correction of the sterility defect in homozygous obese female mice by treatment with human recombinant leptin. Nat Gene, 1996, 12:318-320.

    4,Mise H, Sagawa N, Matsumoto T, et al. Augmented placental production of leptin in preeclampsia: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placental hypoxia.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8, 83:3225-3229.
, 百拇医药
    5,史轶蘩. 21世纪的人类杀手:肥胖症.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221.

    6,Highman TJ, Friedman JE, Huston LP, et al.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maternal serum leptin concentrations, body composition, and resting metabolic rate in pregnancy. Am J Obstet Gynecol, 1998, 178:1010-1015.

    7,顾卫琼, 陈名道, 唐金凤, 等. 中国人血清瘦素水平与肥胖度的关系.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1999, 15:15-18.

    8,Tamura T, Goldenberg RL, Johnston KE, et al. Serum leptin concentrations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fetal growth. Obstet Gynecol, 1998, 91:389-395.

    9,Hardie L, Trayhurn P, Abramovich D, et al. Circulating leptin in women: a longitudinal study in the menstrual cycle and during pregnancy. Clin Endocrinol, 1997, 47:101-10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