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0503101
脑血管病患者抑郁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0年第10期
     脑血管病患者抑郁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任巧玲

    关键词:脑血管病;抑郁;护理

    脑血管病患者除有神经系统症状外,部分还具有一定的精神症状。脑血管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的抑郁特点,作者应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2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8例抑郁症患者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脑血管病患者为我科1999年2~7月间的住院患者,共120例,均经临床与CT确定诊断。年龄≥40岁,病程≥2周;排除伴明显失语、失认等症状不能配合检查者、精神障碍既往史或家族史阳性者、脑血管病病情严重或伴意识障碍不能配合检查者。
, http://www.100md.com
    18例抑郁症患者为同期在我院门诊就诊者,排除器质性抑郁和反应性抑郁。其性别年龄与脑血管组相匹配。

    1.2 量表测查

    采用HAMD量表、SDS量表、SAS量表进行测查。测查时让患者仔细阅读问卷,测试时间均限制在30min内。

    1.3 颅脑CT扫描

    120例脑血管病患者均行颅脑CT平扫。扫描结果均按以下方式分类。受损部位分前部、后部;受损层次:皮层、皮层下;受损为左侧、右侧、双侧。

    2 结 果

    2.1 脑血管病后抑郁的检出率

    120例脑血管病中,52例HAMD量表前17项量表分总分达17分以上,抑郁检出率达43.33%。
, 百拇医药
    2.2 脑血管病后抑郁特点

    52例脑血管病后抑郁患者中,16例表现为轻度抑郁,36例表现为重度抑郁。重度抑郁与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之比较见表1。

    表1 脑血管病后重度抑郁与抑郁症临床症状比较

    例数

    SDS量表

    (第15项)

    SAS量表

    (第9项)

    焦虑躯体

    化因子

    晨轻夜重
, 百拇医药
    晨重夜轻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脑血管病后

    重度抑郁

    36

    2.20±0.71

    3.20±0.68

    0.22±0.05

    16

    44.44
, 百拇医药
    2

    5.55

    抑郁症

    18

    1.75±0.85

    2.73±0.46

    0.18±0.03

    3

    16.66

    9

    50.00

    P

    <0.05
, http://www.100md.com
    <0.05

    <0.05

    <0.05

    <0.01

    2.3 脑血管病后抑郁与受损部位关系

    9例脑皮层受损组HAMD24项总分及前17项总分分别为38.30±7.61、25.92±6.34,明显高于12例皮层下受损组者(分别平均为33.56±4.92、22.24±4.24),P均<0.05。10例大脑半球左侧受损组SDS分平均为55.79±7.65,明显高于双侧受损组(SDS分平均为49.59±5.74)P<0.05。左、右侧受损者SDS分无明显差异(P>0.05)。16例脑前部受损组HAMD 24项总分平均为37.50±6.87,明显高于5例脑后部受损组(HAMD 24项总分平均为30.96±5.12)P<0.0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本文显示脑血管病后抑郁检出率达43.33%,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1]表明脑血管病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后较为常见的情感障碍,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脑血管病后抑郁与抑郁症相比,其抑郁情绪晨轻夜重者较多,晨重夜轻者较少,易激惹症状及焦虑、躯体化症状较重。大脑皮层受损者抑郁程度明显较皮层下受损者严重,大脑前部受损者抑郁程度明显重于后部受损者。Pickel等[2]分析前部受损可能对生物胺能神经通路的破坏更大,故产生的抑郁严重。大脑半球左侧受损者抑郁程度重于双侧受损者。Bear[3]推测右侧受损可能出现淡漠和疾病否认等症,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左侧受损后出现的抑郁表现,故双侧受损者抑郁程度较轻。有关脑血管病后抑郁发生的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抑郁反应的特征性症状为:①悲观心境,自身感觉很坏;②睡眠障碍,失眠或早醒;③食欲差;④动力不足,缺乏活力;⑤兴趣和愉快感丧失;⑥生活不能自理,自责自罪,消极想死;⑦体重下降;⑧性欲降低。焦虑反应的特征性症状为:①紧张不安和忧虑的心境;②伴发的心理症状,如注意困难、记忆不良,对声敏感和易激惹;③伴发的躯体症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胸闷、呼吸加快、烦躁、坐卧不宁等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多尿、胃肠活动增加而致腹泻。
, http://www.100md.com
    4 护理对策

    4.1 严防自杀

    由于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成为家人“累赘”,往往情绪低落,导致厌世。因此,任何对抑郁症的处理都应将防止自杀放在首位。将患者安置在易于观察的病室里,尽可能专人护理。安排有规律的生活,有助于患者精神振作,心情愉快。护士要通过勤交流沟通与患者的情感,加强对患者的关怀,了解其心理活动、精神需求、病情变化,从而发现潜在的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利于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另外,护士还要以端庄的仪表、优雅的举止、亲切的微笑、和蔼的态度,专注的表情、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熟练轻柔的技术操作去感染患者,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并时刻注意防范,以免发生自杀身亡惨例。

    4.2 减轻焦虑

    过度、持久的焦虑情绪易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而导致机体整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抗病能力下降。护士应采取转移疏导疗法,通过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述说,并适时的点头、微笑、轻声应答等,以表示对患者的尊重、安慰、同情和鼓励,让患者把引起焦虑的原因表达出来,减轻心理压力,达到精神解脱。另外,护士要以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的情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去同情患者,多给他们一些爱心,以消除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 百拇医药
    4.3 提高生存质量

    据SDS及SAS测试结果,结合临床护理观察,对脑血管病后抑郁患者实施系统心理治疗与护理,努力满足患者生理需要(环境舒适、睡眠安静、饮食可口、冷暖适宜、解除病痛等)及心理社会需求(安全、自主自立和被尊重、归属与亲情、了解疾病知识等),是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单位:任巧玲(272051 山东省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神经内科)

    参考文献

    1,王焕林,丁素菊,孙剑,等.脑卒中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0,18(5):281-283.

    2,Pickel UM,Segal M A.radioantographic study of the eff erent pathways of the unclear locus coerulens.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1974,155:15-42.

    3,Bear DM.Hemispheric specialization and the neurology of emotion.Arch Nenrol,1983,40:195-20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