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肛肠病杂志》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505889
丹参对溃疡性结肠炎鼠结肠粘膜SOD活性和MDA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0年第7期
     丹参对溃疡性结肠炎鼠结肠粘膜SOD活性和MDA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200001)

    王少华 钟 鸣 陈锦先 唐伟军 吴志勇 王平治

     提 要:为探讨丹参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将SD大鼠经肛门灌注二硝基苯磺酸制备UC模型,用丹参灌肠治疗。分别于治疗后2、4周测定结肠粘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病理学检查,并与正常及溃疡性结肠炎SD大鼠作对照。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的SOD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丹参治疗组的SOD活性显著高于溃疡性结肠炎组(P<0.01),MDA含量显低于溃疡性结肠炎组(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变化更加显著,SOD活性和MDA含量接近正常。病理学显示丹参治疗组结肠炎症有明显好转,治疗4周时基本接近正常。结果提示,丹参对C有治疗作用,临床可试用。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大鼠;丹参;肛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发展与氧自由基(OFR)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1~3],而丹参具有清除氧自由基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的作用[4],故丹参可能对UC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观察丹参对UC鼠治疗前后结肠粘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脂制裁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探讨丹参对UC的治疗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SD大鼠(由中国科学院提供)40只,雄性,体重250~350g,正常喂养,12h光照,12h避光。三硝基苯磺酸为Sigma公司产品,SOD、MDA测定试剂盒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复方丹参液(主要成分为丹参素)上海第一生化经业公司上海第一制药厂生产。
, 百拇医药
    1.2 动物分且及处理 正常对照组8只,建立结肠炎模型前处死;结肠炎1组8只,造模4周时处死;结肠炎2组8只,造模6周时处死;丹参治疗1组8只,造模2周后开始丹参灌肠治疗,2周后处死;丹参治疗2组8只,造模2周后开始丹参灌肠治疗,4周后处死。

    1.3 大鼠UC模型的建立 按Morris等[4]的方法建立UC模型,即经大鼠肛门插入连续硬膜外麻醉导管约7cm,一次性注入三硝基苯磺酸与无水乙醇混合液(1:1,V/V),1ml/只。造模成功率为96%,死亡率为4%。

    1.4 丹参灌肠治疗方法 模型建立后的第3周起,经大鼠肛门插入导管5cm,注入丹参溶液,1ml/次,每日2次。

    1.5 结肠组织制备 颈椎脱位法处死大鼠后,分别取正常大鼠肛管以上10cm处、造模大鼠结肠炎症改变最明显的结肠粘膜组织,重量约2g,加入2mlPBS,用匀浆器在冰浴条件下制成匀浆,5000r/min,间隔20s,共3次;再加入16mlPBS,低速离心机离心,1500r/min,5min,弃沉淀,取上清液,-80℃保存备用。
, http://www.100md.com
    1.6 结肠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测定方法 用黄嘌噙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采用TAB比色法测定MDA含量。具体操作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1.7 数据处理 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造模鼠与正常鼠以及丹参治疗前后结肠粘膜组织中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

    2 结 果

    2.1 大鼠的一般情况和肠壁病理改变 所有造模鼠在注药1周以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呈粘液或脓血性大便,体重下降。结肠组织大体观察,表现为节段性分布的小溃疡,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增厚,肠腔狭窄。镜下表现为病变累及肠壁深层,溃疡边缘粘膜腺体增生或呈不典型增生,腺体杯状细胞大多消失,肠壁纤维化或产痕形成。丹参治疗后大鼠大便次数减少,体重增加,2周时结肠组织大体观察,溃疡消失。镜下表现为病变减轻,溃疡愈合,粘膜腺体增生好转,腺体杯状细胞增多。治疗4周时病理变化基本恢复正常。
, 百拇医药
    2.2 造模鼠结肠S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 与正常大鼠比较,UC大鼠的结肠粘膜组织中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并随炎症发展更加明显(P<0.01),见表1。

    2.3 治疗前后UC鼠S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 丹参灌肠治疗后结肠粘膜组织中SOD活性显著上升(P<0.01),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并随治疗时间延长更加明显,见表2。

    表1 结肠炎组织SOD活性及MDA浓度变化(x±s)

    指标

    正常对照组

    结肠炎1组

    结肠炎2组

    SOD(NU/ml)
, 百拇医药
    13.62±0.50

    8.41±1.09*

    3.54±0.85#

    MDA(μM/ml)

    30.37±6.34

    48.23±5.97*

    76.80±10.09#

    *P<0.01,VS正常对照组 #P<0.01,VS结肠炎1组

    3 讨 论

    UC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未明,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障碍、遗传及精神因素等有关,近年注意到UC的发生与炎症介制裁增多关系密切。
, http://www.100md.com
    研究发现,前列腺素样物质(prostanoids)、某些趋化因子、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在UC的炎症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而氧自由基参与并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这些炎症介质[5]。细胞中的脂类物质受到OFR作用时,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一些分解产物(如MDA等)。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都能引起细胞膜结构受损、炎症介质大量释放。脂质过氧化物也参与某些炎症介质的产生过程,如通过激活环加氧酶,促进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合成。另外,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能直接促进前趋化因子转化成趋化因子,趋化吞噬细胞向炎症部位游动并释放出大量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形成过氧化氢和脂质过氧化物,造成恶性循环。

    SOD能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从而抑制肠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并能稳定细胞膜。SOD活性是反映细胞膜功能和机体抗炎症反应的主要指标。同时,机体内SOD活性与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的分解产物浓度之间的比例,不仅可以反映机体局部或整体的炎症反应情况,也可反映机体抗氧化反应的能力。目前大多通过检测外周血中SOD活性及MDA浓度的变化来反映整个机体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能力。本研究中,UC大鼠结肠粘膜组织中SOD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大鼠,同时MD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大鼠,进一步证实UC的发病机理中,氧自由基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起着重要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除了全身用药外,药物灌肠近来倍受推崇[1,3]。用复方丹参溶液灌肠来治疗UC大鼠,使得结肠粘膜中SOD活性回升、MDA浓度下降,并随治疗的延续这种变化更加明显。复方丹参溶液作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局部用药,除具有改善微循环作用外,其中丹参素可以透过细胞膜,清除细胞中的氧自由基,抑制组织中脂质过氧化反应,并能部分地保护组织中的SOD的活性,稳定细胞膜通透性[6~9]。所以,丹参能够在UC的局部治疗中发挥作用,随着治疗的时间延长这种作用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陈治水,阎 红,路 遥,等.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4(6):301.

    2.Tamai H,Levin S,Gagniella TS,et al.Gastroenterology 1990;98:A476
, http://www.100md.com
    3.徐大毅.中华消化杂志 1994;14(2):65.

    4.Morris GP,Beck P,Herridge MS,et al.Gastroenterology 1989;96:795-803.

    5.Rechmilewiz D.Gut 1992;33:1301.

    6.杨卫东,朱鸿良,赵保路,等.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0;6:118.

    7.陈维洲.药学学报 1984;19(11):876-880.

    8.徐罗玲,杨秀岑,吴 琦,等.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4;10(6):635-638.

    9.夏正远,余金甫,史昕云,等.中国麻醉学杂志 1994;14(4):275-29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