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295740
“知道分子”的周末生活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16日 科学时报
     我知道“知道分子”现在已经是一个时髦的概念了。打开网络一搜索,你就能找到若干对“知道分子”的定义、盘点。有人说,知道分子是那些学问不深,可什么话题都能说上几句的人;有人说“知道分子”是那种看重头衔,喜欢在名片上印满各种称号的人……可我总觉得那些定义太概念。都是为了告诉大家有一种人而规定出一种人。我理解的知道分子很简单——好奇心重,总爱问些为什么。虽然一辈子恐怕都用不上圆周率,可就是满足于自己能把小数点后的数字背到100个开外。我就是这样一个“知道分子”。

    要做一个“知道分子”可不容易。你得有时间去琢磨去学习。比如在街上看见一辆特别漂亮的车,却不知道是什么牌子,就去图书馆找来汽车品牌图鉴一个一个去找。花了往返图书馆的路费大把的时间后,终于解决了心里的疑问,感觉自己不是个糊涂人,心里就乐。这还都是平时的点滴功夫,要加快自己在知道旅途上的进步,就要好好利用假期了。周末是平时仅有的整块时间,所以绝不能浪费。所以在我的周末日程上,绝没有逛街、打麻将这些安排。留心京城里各处的讲座是我的最爱。所以我是那种铁杆的讲座迷。用时下时髦的话说,叫讲座FANS。我觉得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讲座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平时很难见到的专家学者,在周末被组织者从各个研究所或者大学里请出来,讲授自己的看家本事。去听他们几十年研究的心得,有时心里竟感觉自己像个小偷儿,在窃取别人的宝藏。在讲座里,我听到了唐诗宋词的韵律,南极科考的发现,中国周边局势的发展,世界石油危机的由来……在讲座里,我贪婪地吸取着知识,享受着大脑的盛餐,开心地做一个“知道分子”。记得三年前的一个冬天的夜晚,在中央民族大学听冰心老人的女儿吴青教授的外语学习讲座。吴教授对学生们进入大学就等于休假的学习态度深恶痛绝,告诉大家学习并不是纯粹为了功利的目的,一个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听完自己心中真有一种知音之感。

    西方的传媒学者把整个新闻传媒事业能成为产业的根源归结为人的好奇心。我虽然觉得新闻成为产业并不是那么简单,但我的感觉是一个人要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其实不容易。童年的时候,人们对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的孩子最欢迎,认为孩子乐于求知,将来一定有前途。可一旦进入成年阶段,如果一个人老追着别人问东问西,周围的人大多会觉得这个人傻,对于他怎么能活到今天表示疑问。我知道,对于很多问题,大多人并不知道答案。但大家都不会问,也懒得去查,因为与自己的生意自己的前途并没有关系。但人活着是为了生意?人活着是为了前途?前途又通到哪里?

    做个好奇的“知道分子”吧,去享受伟大头脑里的奇思妙想。你可以不告诉我哪儿的房子在排号,你一定要告诉我,哪儿的讲座要开讲。

    (文\方野), http://www.100md.com